第69章 出狱
宫中的召见紧急,兵部尚书宗翰明不敢耽搁即刻入宫,与锦衣卫指挥使孔琦先后入勤政殿议事。
听闻皇上询问起庆都如今兵力,宗翰明抿唇凝思,不提当今大齐已无能将可上阵,只是说道:“回皇上,庆都属大齐首要,城内守备若调离抗敌,恐生变故!”
谢元叡的脸色很是难看,顺着宗翰明的话说下去:“所以你的意思是眼下庆都的兵力只够自保?”
这些年里,庆都多地天灾不断,为了解决湑河下游水患,尽早开通外贸港口,朝廷为此支出了国库的大半银两,不仅未见成效,还惹出了不小祸端。
如今国库空虚,仅能勉强维持边境守军的军需,加之近几年除了沿海战乱,鲜有大战兴起,故而这些年朝廷一直懈怠招兵强军之事。
时下事态紧急,谢元叡虽早有预感大齐兵力不足,不想朝中竟已达无人手可用的地步。
难道是他错了?不,他是九五之尊,绝不会有错。大齐兵力不足是因为江山天灾人祸不断,国库每年入不敷出,迫不得已才减少开支。若换做他皇兄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他明明已经尽力了……
谢元叡猛然回想起十年前万和殿内,谢元洮被众兵掣肘,满眼失望地看着他说:“定南王,你今日起义斥责朕治国无能,视百姓生死于不顾,可大齐为何千疮百孔,难道你真的不明白吗?”
“本王自然明白。”谢元叡当时直指谢元洮,怒斥,“就是你对那些贪官污吏放任自流,致使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今日不论你如何辩驳,都难辞其咎。”
谢元洮的叹息满是无奈,“父皇驾崩前叮嘱朕定要将你调离庆都,封地闾州,非召不得归。可朕记得你鸿鹄满志,总说要成为国之梁柱,便封你为‘定南王’,希望你能替皇兄替大齐镇住东南。你今日携沿海乱党入都,可还记得自己曾经所愿?”
谢元叡记得那时的他满心全是大胜的喜悦,全然忽视了皇兄对他的失望。
谢元洮希望他能对东南乱象有所作为,到头来他却携建越大军起义入都,结果他换来的不是大齐的太平盛世,而是十年桎梏,现在他对朔阳侯百般提防,走的又何尝不是谢元洮的老路?
谢元叡想撑着扶手坐下,不料抓了个空,险些跌坐在地,幸有魏顺在一旁眼疾手快地上前将他扶住。
宗翰明仍旧面无表情,可心中却是感慨万千,当年镇国将军府稳固江山,大齐境内何处有异,陆老将军便率一众将士听召出兵,从未延误战机。
可在庆都之乱后,新帝对镇国将军府与骠骑将军府的将士们赶尽杀绝,多少精兵悍将死于自己人的刀下。
大齐将士的心,早就寒了。
宗翰明这些年总是忏悔自己当初的决定,他知道无法重新选择,但每每想起往事仍是百感交集。
孔琦沉思片刻,上前一步奏明:“禀皇上,卑职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谢元叡被魏顺搀扶着坐下,语气满是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