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2)

>重用心腹,提拔贤才;在于刘邦与西楚权贵的老交情以及西楚内部权贵的内杠,使其勾结外敌,随风摇摆。

总而言之,楚汉时期人才的背楚亡汉是个普遍的现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前人把其归于领袖的用人态度以及手段而没有从天下大势,实际背景去探求,显得太浅薄,太片面;失之简单化,脸谱化,无助于对历史真相的研究与探索;也难以解释清楚全部资料所隐含的矛盾性,复杂性;更没有理清历史资料的前因后果与人物之前隐含的复杂的关系。放眼整个历史进程来探讨这种人才流向的根源方或则可以借一管而窥全豹。而笔者做的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有识可以给一个更合理,更具体,更全面的探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30)(41)(73)史记《高祖本纪》

(2)(12)(31)(52)(56)(59)(60)(68)(69)(70)(71)史记《项羽本纪》

(3)扬雄《法言义疏》

(4)史记《淮阴侯列传》“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5)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兵初起;以卒从项梁;梁死属项羽为郎中;至咸阳亡从入汉;为连敖典客;萧何言为大将军”

(6)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7)史记集解张晏曰:“郎中,宿卫执戟之人也。”

(8)安作璋《秦汉官制史稿》附录之王克奇《论秦汉郎官制度》

(9)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

(10)(28)(33)(47)(77)史记《淮阴侯列传》

(11)史记《陈丞相世家》“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14)张传玺《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3)(15)(27)(29)(32)(37)(58)史记《陈丞相世家》

(16)(18)史记《黥布列传》随何语:“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讬”

(17)史记《留侯世家》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

(19)(73)(76)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0)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语

(21)(39)(46)(53)(78)史记《留侯世家》

(22)(48)汪梦川《论周秦时代的功利潮》

(23)赵文润《重评刘邦项羽的成败原因及其是非功过》,《人文杂志》1982年6期

(24)邱永明《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战争成败》,《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1期

(25)(35)王铭《楚汉战争与刘邦、项羽用人》,《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3期

(26)蔡伟《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书屋》二〇〇二年第六期

(31)(74)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34)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36)周骋《解读项羽》

(38)周骋《汉高祖三题》

(40)(49)夏增民《刘邦与其功臣集团关系析论》

(42)刘敏《承袭与变异:秦汉封爵的原则和作用》,《南开学报:哲社版》2002年3期

(43)(45)史记《黥布列传》随何语

(44)史记《秦始皇本纪》

(50)罗新《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5期

(51)(55)(66)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54)张正明《楚国社会性质管窥》,《楚史论丛》初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57)卜宪群《秦制,楚制与汉制》

(61)(62)(63)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64)汉书《高帝纪》

(65)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7)周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释读》

(72)阎盛国《论刘邦,项羽的劝降行为及其对成败的影响》,《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年10月,第18卷第5期

(75)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解,1:项羽本纪中在鸿门宴的时候陈平已经为都尉,而陈平世家中以定殷,项羽派人拜为都尉,似乎陈平没有做过都尉。但是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又言陈平“以故楚都尉”,很可能陈平当时地位稍低于都尉或还没有正式做都尉,定殷地后,项羽正式拜为都尉,并赏赐金子。

2:都尉又称郡尉,一郡之最高军事总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3:汉朝建立的时候,张耳已死,其子张敖继承其王。

4:据史记记载:项羽因为张良从刘邦而迁怒于韩王成,或是项羽欲吞并韩地的借口。但是张良跟韩王成未献一计,对韩王成的安危丝毫未放在心上,可见身在“韩”营心在“汉”。

5: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刘泽封侯户数万二千户,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则记载万一千户,不管是万二千户还是万一千户都属当时最高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