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因果道

第36回 女司机治晕不服,讲故事定游园路(2 / 2)

原本还在唉声叹气的陆静,脸上瞬间满是惊讶之色,急切地问道:“大师兄,真的假的?那咱们这不就是同病相怜了嘛!”

王禹翔一听这话,立马不乐意了,手指着赵不琼大声嚷嚷道:“小师姐,我大师嫂可还坐在这儿呢,你怎么就光说和大师兄同病相怜了?要说同病相怜,也该是和四师姐同病相怜呀!”

陆静先是愣了一下,心里想着这小师弟怎么情商这么低,哪能这么说话刺激大师兄呢。可转念一想,她瞬间明白了王禹翔的用意,当下便露出一副生气的表情,狠狠地瞪了王禹翔一眼。见王禹翔还是一脸笑嘻嘻的模样,陆静顿时火冒三丈,指着王禹翔骂道:“我当然是说和大师兄、四师姐同病相怜了!什么时候轮到你这小师弟来教训小师姐了!哼!”说完,她又立刻转过脸,对着赵不琼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带着哭腔说道:“四师姐,我好伤心,我好可怜,我好难过,呜呜呜......”

赵不琼被陆静这突如其来的“表演”弄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赶忙安慰道:“小师妹,好了好了,别再难过啦,一会儿咱们去园子里逛逛,保准你心情马上好起来!”

被陆静和王禹翔这两个活宝一通“精彩”的表演折腾后,李一杲和赵不琼的心情倒是彻底放松了,阴霾一扫而空。李一杲连忙点头应和:“对对对,先痛痛快快玩一场再说别的!”说着,他一扭头,看向王禹翔问道:“小师弟,你们打算从哪条路线开始逛起呀?”

思思一听李一杲问起游览路线,立刻眉飞色舞地插话道:“大师兄,翔子他呀,非要去杜甫草堂看看、嘉峪关瞅瞅、万里长城爬爬、香妃墓探探、武侯祠拜拜。我呢,则想着去网师园转转、西湖泛舟、日月潭赏景、侗族千苗古寨走走、白族村寨逛逛。我们俩的意见南辕北辙,刚才还吵得面红耳赤呢。大师兄,你说咱们到底该怎么走才好啊?“

陆静也凑了过来,笑着打趣道:“大师兄,你来得可真是时候。早上小师弟就开始写他的故事剧本了,硬要按剧本里的路线走,一路拍他的'大戏'。可思思偏不依他,非得按自己的喜好来。我呢,在这儿正愁怎么调和呢,你们就来了。“

“哦?“李一杲眼睛一亮,饶有兴致地看向王禹翔,“快说说,你的剧本故事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也开开眼!“

王禹翔挠了挠头,显得有些不情愿。思思见状,撇了撇嘴,抱怨道:“大师兄,他的剧本啊,就是那种书生装模作样的风格,哎呀,真的好假啊,看了都让人难受。“

这句话引得李一杲哈哈大笑,连日来因创业受挫的阴霾仿佛都被笑声吹散了。他立刻摆出一副大师兄的架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那些“听老婆话才会发达“的大道理。一番说教后,他又催促王禹翔赶紧把剧本发给大家。

王禹翔无奈地掏出手机,一边发送文件一边嘟囔:“行行行,发给你们看。不过你们可别笑话我......“

“笑话你?“李一杲笑着打断他,“你这小师弟啊,就是这张嘴欠。剧本写得怎么样是另一码事,这份认真劲儿倒是难得。“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在众人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带来远处园中淡淡的花香。这一刻,仿佛连空气都变得轻松了许多。

无问斋志异·凡·第五篇·书生玉兔古之益州成都府,有儒生王禹翔,温文尔雅,才思如泉涌,尤慕杜甫之诗魂,遂赁屋于杜甫草堂之侧,日夜攻读,赋诗言志,生活清简而志存高远。一日,当王禹翔沉醉于杜工部集之际,忽见一白兔,似雪般皎洁,竖耳黑眸,踌躇满志地闯入草堂。此兔浑身如雪,好奇地打量着王禹翔,仿佛有千言万语待诉。

王禹翔放下书卷,轻声问曰:“尔莫非腹饥如雷鸣?”兔竟似解人意,微微颔首,似在回答:“然也。”王禹翔微笑,指着院中之野草道:“那便啖此野草充饥,切勿损吾珍爱之花草,恐失庭院之雅致。亦莫食草堂遮雨之草,免得雨漏湿身。”

兔若有所悟,再次颔首,遂在草堂中安心啖草。王禹翔见状,心中甚慰。见兔虽饿,却不损其珍爱之花草,愈发爱之如珍宝。

俄顷,王禹翔再入书海,待其抬头,兔已不见踪影。微笑心想:“此兔果然灵性十足,如有神助。”次日,兔又如约而至,依旧乖巧啖草。数日过去,草堂之草几被兔啖尽。某日,兔竟跃上王禹翔之书案。

王禹翔讶然问曰:“尔欲食纸乎?”兔摇头。又曰:“莫非欲吾赋诗一首?”兔竟点头。王禹翔心中好奇,遂挥毫写下兔子不吃草堂花一诗。诗中描绘兔在草堂之情景,及其对花草之呵护备至。写完,置诗于案上。

草堂之中静悄悄,忽有白兔踏春潮。

灵眸闪烁透聪颖,温文尔雅姿态娇。

轻啖野草不损花,顾惜庭园如珍馐。

此兔如此解人意,挥毫赋诗传千秋。

兔似极喜,双手捧诗,向王禹翔鞠躬致谢,而后携诗跃然而去。自此,兔未再至草堂。王禹翔虽有失落,亦知兔已完成使命,归于天地之间。

数年之后,王禹翔金榜题名,成为才华横溢之士。然国家突遭外敌入侵,王禹翔毅然从军,为将军之参谋军师。王禹翔随将军至雄关嘉峪关,一日,独自出关勘察地形,忽见一白兔,与草堂所见极为相似。心念一动,策马追之。兔疾驰而去,王禹翔紧随其后。不觉已深入敌境,忽见兔影消失,前方隐现敌营。王禹翔大惊,急勒马缰,伏身观察。

归营后,王禹翔向将军报告敌情,并提出破敌之策。将军大喜,依计行事,果然大获全胜。乘胜追击,直至大漠深处,不见敌踪。将军扎营安寨,王禹翔则孤身侦查。行一日一夜,至沙漠深处,忽见绿洲。欣喜策马奔赴,不料一阵香风扑面,王禹翔连人带马昏倒在地。

醒来之时,身边立一美丽女子,着维族服饰,自称香妃,称王禹翔为夫君。王禹翔茫然不知所以,只记得自己被皇上认作干儿,派往西域和谈。不料被西域大汗当作真太子扣押,逼其成婚。香妃浑身散发异香,故人称香妃。自此,王禹翔与香妃生儿育女,共度余生。

临终之际,香妃紧握王禹翔之手,言曰:“吾与夫君同去。”言罢,拔剑自刎。王禹翔惊呼“不要”,醒来却见孤坟一座,坟头白兔一只低头吃草。王禹翔长身而起,白兔见之,飞奔而去,王禹翔追之不及。遂策马而归,向将军禀报敌踪已失。将军与王禹翔皆受嘉奖,然王禹翔心生慈悲,不愿再赶尽杀绝。每战必胜,总留一线生机。皇帝不悦,贬其守长城。

数年之后,王禹翔辞官归故里,皇帝准之。遂返益州成都府,于武侯祠附近建大院而居。院中不种花木,任野草生长。每当夜幕降临,皓月当空,王禹翔常独坐院中,思绪万千。某夜,忆及前尘往事,心有所感,遂写下兔子何时来吃草一诗。

月华皎皎映草堂,兔影姗姗入梦长。

昔年曾与共芳草,此夜何来伴月光?

莫是花开香满径,应知叶落影成双。

相逢莫问前程事,且共欢歌醉一场。

诗成之后,困倦袭来,伏案而寐。梦中忽见白兔跃至案前,口衔诗卷,向王禹翔鞠躬致谢。王禹翔惊醒,四顾无人,唯有白兔立于窗前。微笑心想:“此兔果然灵性十足,昔日之恩,今以诗报之。”遂起身开窗,放兔归去。自此,每至月夜,常见白兔在院中啜草赏月,宛如故友重逢。王禹翔亦常伴其侧,共赏明月清风,岁月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