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因果道

第43回 蘑菇房里话艰辛,一亩三分悟人生(2 / 2)

“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成熟期。“思思一边说,一边示范性地拿起一个盘子,“像这一排已经长得差不多了,可以采摘了;而那一排还需要再等两天。“她的动作熟练而利落,显然是个采摘蘑菇的行家里手。

不一会儿,思思手中的盘子里便堆满了新鲜肥美的蘑菇。她将一盘递到赵不琼面前,又继续采摘第二盘:“四师姐,这些蘑菇可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宝贝。中午我就给你做一桌蘑菇大餐——蘑菇汤、蘑菇炒青菜、蘑菇炖鸡…保管让你吃得心满意足!“

赵不琼看着思思忙碌的身影,忍不住莞尔:“好啊好啊!不过你这厨艺可得名不虚传才行。“

两人说笑着走出蘑菇房。绕过一排排矮小的蘑菇房后,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面积约两三亩的小水塘出现在她们面前。水面上碧波荡漾,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粼粼波光。微风拂过,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无数颗钻石在闪烁。水草在岸边随风摇曳,远处还能看到刚刚插秧的稻田一片翠绿。

正当两人陶醉在这片田园风光中时,思思突然指向远处一栋古老的砖木屋:“看!大师姐已经开始做饭了!“

那是一座典型的岭南砖木结构老房子。红砖砌成的外墙略显斑驳,却透着一股岁月沉淀的古朴美。屋顶上的青瓦爬满了厚厚的青苔,在阳光下泛着翠绿的光泽,仿佛被大自然精心点缀了一层绿色绒毯。高耸的烟囱正冒着袅袅炊烟,在蓝天白云间勾勒出一幅岁月静好的画面。

“走吧!“思思拉着赵不琼的手,朝砖木屋跑去,“大师姐的手艺可是没得说的!“

推开厨房的门,一股柴火香扑面而来。张金枇正在炉灶前忙碌着,火苗欢快地舔舐着锅底,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她的身影在炉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暖而亲切,宛如一位从旧时光走来的农家妇女。锅碗瓢盆在她手中叮当作响,奏出一曲悠扬的生活交响乐。

当两人轻盈的脚步声在厨房门口响起时,张金枇像是被这声响惊动,微微转过头来。她的眼神瞬间亮起一丝惊喜的光芒,旋即绽放出温暖的笑容:“你们回来啦!“

窗外的阳光艰难地穿透层层雾霾,透过半开的窗户洒进厨房,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温柔的光线仿佛为这片充满烟火气的空间披上了一层温暖的纱幔。张金枇的身影被拉长投射在两人脚边,宛如一幅生动的剪影画。

张金枇看到思思和赵不琼手中提着的新鲜食材,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哟!看来今天我们要大展厨艺了!我刚才也采了些蘑菇,这可真是巧得很!“

思思放下手中的食材,利落地系上围裙,拿起菜刀在砧板上忙碌起来。刀刃与砧板的碰撞声清脆悦耳,仿佛在演奏一首欢快的乡村小调。张金枇则站在炉灶前,专注地用火钳调整着火候,锅中的蘑菇汤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气四溢。

赵不琼一边帮忙摆弄着调料瓶,一边饶有兴致地问道:“大师姐,我刚才看到水塘那边有片刚插上秧的水稻田,那是谁的地盘啊?“

张金枇一边翻炒着锅中的菜肴,一边笑着回答:“那是我舅舅这农庄的地。前几天我和舅舅、思思还有小师弟一块儿插的秧,累得跟老狗似的,到现在老腰还酸痛呢。“

赵不琼听罢,赶紧递上一张纸巾:“哎呀,您可别累坏了身子。“她又好奇地追问:“你舅舅应该挺有钱的吧?咋还亲自下田插秧呢?“

张金枇接过纸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珠,解释道:“我舅舅说,皇帝还得亲自耕种一亩三分地呢,咱们农家出身的人更不能忘本。所以他定下一个规矩:只要用这个农庄,就得自己动手种一亩三分地。那边总共三亩田,我、思思还有我舅舅仨人分着种,每个人都不够一亩地,结果累得够呛。“

赵不琼听后哈哈一笑:“我说呢!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张金枇点点头:“说得好!就是这个理儿。“

赵不琼想起自家老爷子也有个农庄,种着各种瓜果蔬菜,但那些活儿全都是雇人干的。老爷子偶尔去指点一下种什么,回来就说这是他自己亲手种的。赵不琼也曾装模作样地拿起锄头种种地,结果没两天就累得直不起腰来,手脚酸软了好几天才缓过来。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还有老板每年亲自下田种地,这得是对农耕有多深的感情啊?

这时,思思插话道:“对啊!大叔常说,那些不懂得靠自己双手自给自足的人,就算再有钱也会觉得心里不踏实。“

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赵不琼的心弦。她若有所思地点头,随即掏出手机,迅速将这句话记了下来。随后又走到水塘边的稻田旁,拍了几张照片发给李一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