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妻

第51部分(2 / 2)

二来则是前面购入的田地也早在开春前就种下了大片的棉花,如今六月将结,等七月往后没多久就是棉花收获的季节,到时候更就不愁这原料的问题了。

而说起这棉花的事儿,外头不少老百姓最近也将这织布厂种棉花的事儿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倒不是说这种棉花有什么了不得或者出了什么大事儿,而是这种棉花种得方式太新奇了一些。

这连在一起的大片土地,自然不是从农民手上买的。而是从早十几年前就买了地的地主手里买来的。地主们当年买了地,失地的农民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为地主们种地,这期间受尽苛待不说,地越种越穷,完全形成了祖辈无法走出的恶性循环。

这织布厂买地过去种,地里的农民们早也就麻木了。反正日子都是这么勒紧裤腰带过,给谁种地不是种?

可是谁想到,等织布厂接手了这边的土地,非但没有像之前的地主那么苛责他们,还给了他们很松快的活!

当然,这个很松快是长工们自己看来的,织布厂这边可半点没有觉得给长工们的活是轻松的。

每天天亮以后起床,不过是中午歇一会儿,晚上太阳落山左右下工,这有什么轻松的?

看问题存在角度问题,从长工们的角度看可完全不是这样了。以前给地主家里干活的时候,常常是天不亮就起床,而等天黑以后也休息不了,一个人负责六七个人的地,只恨不得将一天掰成两天用,哪里还有什么睡觉的时间。

现在织布厂那边不仅把人均的活减少了大半,甚至还给配了好多条牛,以后重体力的活都让牛干,人就可以歇着了。这样对比起来,现在织布厂的活不仅仅是要好过许多长工以前在地主家里的待遇,甚至都要比不少为自己家里种田的农民都要轻松了,起码有头牛在这个时候都算是稀罕事儿了。

这人的一张嘴,就怕传闻,一传十十传百,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比事实夸张了许多倍的。

比如织布厂,比如林若青,在杭城周边都快被传成了个菩萨。

“知道杭城外头的庵堂吗?里头收了不少女娃娃,哦,也有男娃娃的,有病的也收,不仅让人吃饱了还让人读书呢,实实在在菩萨心肠了。”

“那谁不晓得?要我说你知道的还不是深的,听说城里头的织布厂还有那脂膏铺子还有庵堂,都是陈家的少夫人开的。”

“那你知道陈家少夫人是谁吗?那是杭城林家的大小姐。”

众人也有一番纠结,林若青此时已经无须借任何人的身份来说明自己是是事实,可外人又不好直呼她的名讳,更不晓得一个女人再脱离了丈夫与娘家也可以生存的时候,那么该怎么称呼这个女人了。

而说到杭城林家,林远和林吴氏对于林若青的观感却是一天比一天复杂。原本来说,那时候林若青嫁出去闹成那样,他们心里头铁定是不会高兴的。林远更就是了,他当时能够做出将林若青嫁给陈彦的决定,基本已经是将林若青当作一件买卖罢了。

只不过他面上还要扯着面子,装出清高与坦然给别人看。那时候林远和林吴氏都做好了与林若青不再往来的打算,同时也觉得林若青在离家以后不会对家里有所留恋。

但他们只猜对了一半。

林若青在离家以后的确对家里没有丝毫的留恋了,但也并没有如他们预料的和家里一刀两断。在按照礼节回门以后,即便是没有再亲自回过家,可是逢年过节的礼节也没有断了,送得让人挑不出错处来。

这让原本想要倒打一耙说林若青不孝顺的林远也抓不住任何毛病了。除此之外,林远在面对外人的时候,还不得不作出一副家庭和睦的样子,不可谓不难受。

而林吴氏那边也差不多一个感觉。林若青一开始做生意的时候,她觉得羞愧,觉得不妥。毕竟那个时候才开放做生意,谁也不知道朝廷里头是不是真的统一了意见。毕竟那么多年下来,从商对于他们读书人家可半点都不体面。

林吴氏暗暗嫌弃过林若青不庄重,女子么,嫁人生子以后只要安安分分相夫教子便是了,到外面抛头露面实在不像话。她同时也教导自己的两个孩子千万和林若青划清界限,以免后头有什么事情牵扯到了。

可哪里想到,她说要划清界限的不庄重的林若青,几年以后竟将生意做得这样大,外头还处处传着她的美名与善心,朝廷那边也更是一步步开放了曾经对商业的桎梏,甚至将边关都开了。

林家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到了说亲的年纪,媒人上门三句里头两句都要提到林若青这个姐姐如何能干,话里话外都是她们沾了林若青的光了,一个两个都还好,可上门的都这么说,差点儿将林吴氏给呕死。

林家发生了多少事情,全不在林若青的关心之内。

京城之中的粉黛,正在渐渐走向正轨。

脸面上的事情对于贵族圈子里的女人们一向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可是在粉黛出现以前,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件事情能够重要到这样的程度。

光是一个保养脸面的东西竟然都能分得这样细致,且还能从脸上延续到全身?粉黛之中光是外敷的便林林总总有几十种,而内服的也不下十种。且不仅仅是保养,基本上人脸上能够出现的问题,粉黛里头都能够找到解决的产品。

粉黛在杭城之中已经发展到半完善,整套新品推出以及推广售卖都没什么大问题,因此到了京城之中也没有什么难的地方。加之上头也有关系疏通,因此到了七月底,除了销量不断扩大,口碑不断变好以外,总体都还没有出什么问题。

但是元胡被派过来管着这边的事,出来的时候又得到了扶柳的殷切嘱咐,便半点都不敢掉以轻心,事事小心着,唯恐出了一点差错就引发不可收拾的后果。

同时,元胡还有另外一个心思。

现在粉黛缺什么?暂时可以说是什么都不缺了,然而长久看来,粉黛的脂膏总是要推陈出新的,这么看来上面负责研发的人才就很短缺了。

林若青管着的事情多了,她不能总是亲力亲为,能参与粉黛的时间也少了,而元胡自己也没有自信能够维持粉黛这么大的发展。他因此把心思动到了以前药谷里的师兄们头上。

第83章

药谷那边也早已经改朝换代,已经由元胡的大师兄管事。不过元胡晓得自己的大师兄做事保守; 和他师父没什么不一样; 所以估摸着药谷里现在应该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京城的天气和杭城不一样; 然而到了七月里该热还是热起来了。

元胡策马独自去药谷; 他心里头已经有要找的人选,他的九师兄和十一师兄。两个人在药谷之中的存在感都不强,但论才能也并不输人太多。九师兄对药理都精通,应该能从更加全面的地方给粉黛提一些有建树的意见。而十一师兄则和元胡差不多大,喜好研究一些偏门的药材。

尽管两人都不是专攻脂膏妆容的,可都是人才,能够收入手中只有增益没有坏处的。

元胡出发之前给林若青去了信件; 不过信件来回有时间耽搁; 等他去药谷的时候还没收到林若青的回信。只不过这事儿的决断权元胡自认还是有的; 因此去药谷也没什么负担。

他策马入了药谷,门前看药谷的还是同一批人,自然也是认得他的。元胡因此没有什么阻碍得就进了药谷之中。

药谷里果然如同元胡来之前预料的那般没有什么大改变,除了多了一些新鲜面孔以外; 一切几乎照旧。

其他师兄和元胡关系普通; 他也没弄那虚假客气的套路,而是直接去找了九师兄程明和十一师兄梁言。

药谷里头的药师一般有两种路走,出药谷和留在药谷。元胡的很多师兄都选择离开药谷,但也有诸如程明与梁言这样留在药谷里的。

药谷里头的日子没有外面的大富大贵,可每天采药看书制药瞧病,也自有一番悠闲与惬意。

就拿元胡自己来说; 如果不是后面出去以后找到了蜜香,他应该也就回杭城转一圈便回到药谷重新过这样半隐居的生活了。

不过现在元胡有了妹妹又有了妻子,现实之中有了牵挂,那么就完全无法割舍下这些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