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仅仅在这里进学,大概率是要废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明岁,我还想要当一个秀才的!” 随意口中嘀咕着一些对韵,摇摇头,归于正事上。 贾代儒有点坑。 原本以为贾代儒会看在那二十四两银子,好歹拿点干货出来,让自己受益受益。 现在,啥都没有。 惜哉……记忆中貌似没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这两本书的印象与内容。 额。 下一刻,秦钟明白为何没有印象了。 不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而是这个世界就没有那两本书,历史走向,明末之后,为大楚。 而那两本书是另一个明末之后朝代出现的,自然不会出现如今的大楚,一切都变了。 银子打水漂了? 二十四两银子,就是宋师一年也才这个数。 原有脉络,贾瑞那般性情,家庭环境定然是原生态影响,毕竟是贾代儒带大的。 学堂也有点坑。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贾家这个义学确认完毕——是坑,站在旁边就行了,深入下去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有空的时候,找一找合适的人开小灶才是正理。 “月底之前找到合适之人就行了。” “时间充分!” 规划中,这个月秦钟要将四书五经全部背完,之后,开启刷题、练题的题海战术。 这不……贾环和贾琮两个人正在低语说着话,也不知道聊啥这么高兴,也是醉了! 而今,刚来宁国府读书进益,明天就要走了,也不可能,肯定要待上一段时日。 “要不继续将宋师请回来?” “开小灶读书?” “嗯,会不会有点小尴尬?” 没有名师指导,光看书不太行。 还有一二十天呢,念及此,心中杂念散去,心神凝聚面前的《孟子》一书上,心中继续默诵着。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或者请别的才学之士开小灶?记得老爹说过,京城这里前来备考的举人很多很多。” “要不请一个举人?” “宋师还不是举人,举人对于科举肯定更有独到之处,可以试试,接下来抽个时间找一找。” 自己可是一个要奋斗的少年人。 不到万不得已,读书做官这个好职业、好前途绝对不能放弃,秦钟不住思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