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

进京赶考还分配老公吗? 第64节(2 / 2)

阿隆看到他便一惊:“老爷怎么脸色这样难看?”

他观赵宝珠面色发白,眼下浮现青黑之色,双眸雾气漫漫,整个人气色不好,也有些没精神的模样,顿时忧虑道:“可是寒症犯了?定是老爷不好好吃药的缘故。”

赵宝珠抬眸看了他一眼,轻声斥道:“胡说,我没病。”遂转身出了屋子。

阿隆急忙跟着他走出去,两人坐在餐桌旁吃饭,见赵宝珠一手拿着包子啃,粥也大口喝,似是胃口还不错,才缓缓放下心来。

看来不是病了。

阿隆默默想到。但依然觉得赵宝珠面色不对,便一边吃饭一边打量,细细看了一番,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赵宝珠没主意道他打量的神色,边吃着饭,忽然想起了什么,道:“近日可还有京城的信寄来?”

阿隆闻言一愣,接着骤然明白了什么,脸色猛地一变——蠢蠢蠢!他是怎样一个蠢人!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吗?既不是生病,又是这幅憔悴的模样,还能是什么?必定是那位京城的小姐叫老爷犯了相思病了!

他心思急转,口上不忘答道:“未见有信来。”

赵宝珠登时皱起了眉,他寄出去的信,算算日子早该到了,怎么少爷连一封回信都没有呢?

而此情此态看在阿隆眼中便更加作证了这「相思」一说。他心底窃笑,看看、平日里显得一副阎王似的模样。真要说起心上人连收不到信也要计较!男人,男人——

阿隆小大人似的摇了摇头,朝赵宝珠挤眉弄眼道:“我知道为什么,以老爷的性子,写的信定然是公事公办。先说对人家如何如何感激,再说到任拜官之喜,最后说不必担心,整封信便结了!一句贴心的话也没有,所以人家才不愿回信来呢!”

他煞有其事地说了一通,赵宝珠立即瞪眼道:“胡说什么!”

然而遂又顿了顿,仔细回想一番,似是还真被阿隆说中了。他那时并未看清自己的心思,那信里还真就是公事公办,光是对叶京华的感激之词便写了三页纸,还再三让他不必挂心,真就一句体己话都没有。

赵宝珠越想脸色越难看,半响后,瞥了阿隆一眼,道:“那……我再写一封?”

阿隆笑得比田间的油菜花儿还灿烂,非常狗腿地去拿了纸笔来:“您写,写多少封都行!越多越好!”

姑娘家都喜欢甜言蜜语。那小姐见了老爷的信,还不知会如何欢喜呢!

第65章 活捉

赵宝珠听了,沉思片刻,也觉得有些道理,便对阿隆道:“你给我拿点儿纸笔来。”

阿隆大喜过望,蹦起来去就往前边儿去了,回来时手上拿了厚厚一大叠,又极殷勤地为赵宝珠磨了许多墨汁出来。

然而待赵宝珠真的站在桌前,提笔对着纸,却久久没有下笔。

阿隆在一旁看得干着急,出了满头的热汗,急急催道:“老爷,你倒是快写啊!”

赵宝珠耳尖都红了,闻言瞥了他一眼,抿了抿唇一下子将笔放在了桌上:“你在这儿我写不出来,我晚上再写!”接着旋身便往外头走。

阿隆一怔,接着大为光火起来,跟在赵宝珠后头嘟囔:“老爷也太小气了!老爷成日里在朝堂上逞威风,十个人也说不过您一个,怎么到写情信上头就写不出来了?哼,老爷真没用!”

赵宝珠原本沉默走着,听了这不像样的话猛地转过身,抬手作势要往阿隆身上拍:“你这小子!胡说些什么!”

然而还没等他的手放下去,赵宝珠又忽得想到什么,眉尾一颤,瞪着阿隆道:“不对,你、你是怎么知道——”

他可没曾对阿隆说过叶京华的事,这小子怎就知道是要写情信?

阿隆用双手护住头,撩起眼皮看赵宝珠,眼珠滴溜溜一转,撇嘴道:“老爷还以为我不知道呢!我一看老爷腰上挂的小玉兔就知道了,定是那有情之人为您雕的。还有那封信,若不是牵挂老爷,怎会有人劳烦写上了那么多?”

赵宝珠闻言,先是一愣,接着两颊猛地涨红,没成想阿隆这小子如此机灵,竟被他看出来了。然而转念一想,心里有发起苦来,少爷对他如此之好,他却起了这样歹毒的心思。

赵宝珠面色几变,遂叹了口气,道:“别胡说。并不是那样的事。”

阿隆见他的神色,缓缓放下手来,有些疑惑。这又是怎么了?大人真是磨叽!两人分明你有情我有意,还要互相猜来猜去,人生短短几十载,容得他们在这儿琢磨来琢磨去?但他也理解,约莫是那位京城小姐门楣高,老爷自觉不能匹配,故才如此犹豫。

阿隆想着倒觉得赵宝珠十分不易,见他坐在公案边,垂着头沉默不语,还以为是他伤心了,赶忙凑上去劝道:“老爷别伤心,有情人终成眷属,只要缘分到了,情缘自己便来了。”

谁知赵宝珠一手抚着额头,挑起眼帘来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你说什么疯话呢?快些帮我拿官印来。”

阿隆一愣,怎么又要官印了?“老爷,这儿不是在说信的事吗?”

赵宝珠皱着眉,眉眼间一片沉郁,若有所思道:“正是信的事。这么多日我一封信都未收到,里头定有猫腻,这账目单子还不能贸然交与驿站。”

没说到这里之时,赵宝珠尚未察觉。然而细细一想却猛然觉出其中的不对。无论翰林院里再怎样繁忙,应当不会连写封信的空隙都没有。他相信叶京华的为人,不会连回信都没有一封。

青州偏僻,且路途遥远,驿站还在邻县才有,中间说不好有什么周折。他将尤家的罪证全都整理出来,是定要送到巡抚大人手上的。如今看来交与驿站倒是不妥,若中间出了什么岔子,那万事便皆付诸东流了。

赵宝珠越想越心惊,皱着眉抬起头,对阿隆道:“不成、你去给我把人都叫过来!”

阿隆简直服了他了,方才还在说京城小姐的事,现在又拐到公事上去了!活该人家小姐不愿理他。阿隆虽心底腹诽,也不敢耽误赵宝珠的事,赶紧出去叫人了。

待人都到齐全,便见赵宝珠皱着眉头,手里捏着厚厚一叠清理出来的尤家账目,缓缓环视堂下众人,道:“这些罪证,还需一人快马亲自送到巡抚大人手上。现今尤二尤大尚未伏法,本官不便离开本县,你们何人愿往啊?”

堂下站了满满一屋子的人,听到这话都是一怔。接着众人对视一眼,渐有三四个走上前来。

陶芮头一个站出来:“老爷!我愿意去!”

赵宝珠还没说话呢,陶章便先伸手拽他:“你去什么去?那是要去见巡抚老爷,你这个没读过书的大老粗,连事情都说不清楚!”

陶芮一听,热血上头的脑袋凉下来,这才想起来是要去见那堂堂朝廷二品大员,登时打了个寒颤,有些讪讪地看向赵宝珠。俗话说,没那个金刚钻就别揽那个瓷器活,先不说以他的口齿能否将尤家这一桩惊天大案从头到尾说清楚,怕是待他见了巡抚老爷,当即就心神震颤,什么都说不出了!

听陶家兄弟这么说,另外几个汉子也不敢出声,他们也都是些没读过书,且终身连这县城也没走出过几步的。

这时,书生程闻脩站出来,朝赵宝珠作了一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道:“大人,草民愿往。”

众人遂看向他,接着都眼前一亮:“是了,程小子正好!”

程闻脩是个秀才,读过书,人也长得体面,这事儿叫他去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