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多山路,素来蜀道难,哪怕是凿山开路的现代,也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两点一线直达。
从德阳出发,无论是往北去汉中,还是往南去阆中,都是先到广元站再分向不同的方向。
而广元站回头一些路,就是剑门关,也称剑阁。
当年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等人进攻蜀国时,正面战场是避不开剑阁的,也正是姜维和钟会对峙之地。
正如后世诗人所写“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剑阁不破,想要攻下蜀国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
谁也想不到,邓艾那一个屯田的结巴将军,凿路翻山偷渡阴平,绕开剑阁发动奇袭。更没想到一队翻山越岭存活下来的残兵伤兵,居然就能让各处城池望风而降,蜀国内部脆弱得超乎想象。
兵力一路补充,等到了有城不投降要打的时候,就真的打不过了。
武侯之子诸葛瞻,瞻子尚,皆战死。
消息传入成都,刘禅决定投降,其子刘谌宁死不降,自刎于昭烈庙。
兵败如山倒,当刘禅最后一道圣旨传到姜维手里,内容是国家灭亡,让他放下兵刃向魏国将领钟会投降。
姜维痛恨不已,恨自己不能杀敌保全国家,恨自己辜负了丞相的厚望,恨自己再也完不成先帝的理想。
便是透骨的利箭也不曾这般地痛,他双眼通红止不住地落泪。在冷静下来后写密信一封传到刘禅手中,臣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之后姜维假意投降钟会,与其称兄道弟,关系甚密。之后看出钟会野心策反,记恨在成都胡作非为的邓艾,设计陷害除掉,让钟会写信告诉司马昭邓艾的所作所为和居功自傲的言论,司马昭派人将邓艾关押。
之后又与钟会合作谋反,但被司马昭所察觉,为防止夜长梦多不得不提前进行计划,然而钟会在魏军声望不足,赢得了巨大胜利的魏军们只想回去受封赏,回家团聚。
在是否将不肯服从的将领赶尽杀绝的问题上,钟会犹豫不决,导致计划泄露,还没开始行动就先发生了哗变。
姜维钟会皆死于乱军之中,钟会说到底还是魏国将领,他反叛打着的也是清除逆贼司马昭的名义,他被杀死后还是有亲信帮忙守尸的,司马昭也顾念以前的情谊默许此事。
姜维就不同了,他是魏国士兵们最痛恨的敌国大将军,从诸葛亮那会开始就北伐北伐北伐,他们魏国就没有个安生日子,两军交战死了多少的战友,诸葛亮已经死很多年,他们没有亲手报仇的机会,此时有个向姜维寻仇的机会,岂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