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应该合作,实际上在这玩意儿诞生之前,很多小避难所靠着与民间势力或零散幸存者进行物资交换,发展得相当不错,它们不需要像如今一样途径漫长的危险地区进行长途贸易,而是形成了一个个小而孤立的内部循环系统——这是受限于末日最初期地理上的严重隔绝而自然形成的,也更符合无法承担运输成本的小避难所的利益。”
“然后?”方舟觉得后面肯定有转折。
“后来,末日进入了珍贵的平稳期,官方避难所们便利用末日前留下信息重新建立了联系,并尝试组建全球贸易,这本该是有利于人类整体的好事,但随着一些垄断了重要资源的大避难所迅速崛起后,便渴望这个体系能更利于他们少数人,而不是一个整体。”
“《隔离协约》,就是大避难所操控小避难所的手段,他们以官方避难所理应优先内部互助为由,要求小避难所们优先与他们签订长期合作,同时减少与民间避难所的交流,其目的自然是为了破坏原有的小循环体系,将小避难所变成自己纯粹的资源供给站,”
“协约在当时引发了剧烈的讨论,有人认为这有利于避难所的快速统一,培养一个大而整体的超级避难所可以让建设工作更加顺利;但也有人认为能提出这个想法的大避难所不会是个无私的建设者,它只会无止境地吸小避难所的血。”
“但即便大家看出了协约提议者的那点儿小心思,协约本身的推进却异常顺利,因为一些小避难所在当时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毕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形成互相合作的关系,比如一个地方只能卖矿,那么官方与民间的避难所就只会是竞争关系,优先合作的提议无疑对官方避难所是有利的。”
“而为了吸引更多避难所主动加入,大避难所们也的确抛出了一些橄榄枝,他们许诺为一些极度贫困的小避难所进行初步的工业化重建,而他们也真的这么做了,于是一些濒临破产的避难所居然起死回生了,这也被认为是《隔离协约》好的一面。”
“但在一些分工明确、自成体系的区域,这种协约就只剩破坏性的一面了,为了获取同样的资源,加入后的避难所却要承担更高额的运输成本,尽管大避难所为了补偿而主动承担了一部分,但那些避难所的确不复往日的繁荣了。”
“不论如何,对官方避难所而言,这个协约都让其内部变得更加紧密了,此后一些针对性的援助计划或建设工程都是基于此的,尚且可以称之为利大于弊;可对于创建之初就缺乏整体规划的民间避难所来说,这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了,协约诞生的仅半个世纪内,超过70%的民间避难所便永久消失了,一些倒霉的甚至连难民都没留下,直接悄无声息地团灭了。”
方舟把听到的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然后又联想了下起初的问题,“那这个跟曜石说的话……”
“三岔河谷的现状,就是当年的恶果,”这次轮到曜石亲自来解释了,“在此之前,这里的三个避难所尚且能和平相处,但当5号带着《隔离协约》并抛出橄榄枝时,我们之间的关系迅速恶化了。”
“85号和本地的民间避难所都是矿业为主,此前双方大多井水不犯河水——85号主要给1号供给原料,而民间避难所则对外倾销;但面对大避难所们开出的价码,85号便立即加入了,原本双方共用的运输道路也在5号的支持下被85号尽数独占,民间避难所就此一蹶不振,这也是他们敌视官方避难所的原因。”
“而我们,起初是不愿加入的,85号是负责水源净化的,在这个高度缺水的世界,卖水永远都不愁销路,但85号的加入让我们显得异常尴尬,谁都不希望在这么近的位置有两个意见迥异却实力相当的存在,于是5号额外增加了修建运水管道的补贴,才换去了85号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