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在回江北城之前,陆世康和太子萧两人在岛上撇开众人单独聊了片刻。
陆世康将自己在郑宅的所见所闻告知了太子萧。而太子萧决定,先将花木纯送到京城,并顺便亲自禀报他父皇此事,然后再作打算。
毕竟事关重大,不可写信,以免半路被拦截。
陆世康也打算接下来好好调查一下自己二堂兄陆世石的情况,是他自己自作主张加入了郑劲的势力范围,还是伯父一家都已经加入了郑家的谋反之阵。
太阳西斜之时,青枝回到了孔家药房,还未坐上片刻,便被一个孩童叫了前往一位特殊的病人那里。
说那个病人特殊,是因为他是江北城的名人。
他叫何池。
何池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从潜州来的诗人。他旅居江北城三年以来,写下了不少关于江北城的优美诗句。
江北城中人对他尊敬者有之,不屑者亦有之。
尊敬他的人敬佩他的才华,不屑他的人是因为他空有名气,穷困潦倒。
何池并不在意人们如何看他。
青枝跟着孩童的背影一直往城的西南方向走去。先往南走再往西拐。连拐了几条街以后,到了南北方向的芳山巷,就到了何池所在的东西向的胡同口。
胡同是东西向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往西拐入破旧的胡同,走到胡同的快尽头处时,往南的一个破落小院,便是他租住的小院。
小院里有两幢俱是两层的破落木制小楼,在院里几颗大梧桐树的遮蔽下显得幽静无比。
一幢小楼在小院的最里面,也就是挨着南边的院墙。另一幢紧挨着那一幢,也就是靠近胡同这幢,便是何池的所住之处了。
青枝偶尔在给人看病路上见过何池,不过,和他不熟。
她知道以前父亲去给他看过病,父亲说过他身体弱,需常年吃药。
但父亲并未说过他身体弱在哪儿。
她也没想着去问过。
孩童到了何池住的小楼门口时,用稚气的童声说道:“孔大夫,他就躺在他的床上,你快去看看他吧!”
孩童说着跑回自己家去了,他家便在和何池同一个院里的靠南墙的那幢小楼里。
青枝一步步往何池的小楼走去。
她不知道他在一楼还是二楼。她先是在一楼的两个房间里找了找,两个房间都空着,于是提着药箱上了二楼。
楼梯上零散铺着些从院外飘来落在上面的秋叶,似是好几日无人打扫过一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在二楼,她找到了他。
他正躺在床上,手里拿着一本书在看着,看其面上颜色,似乎还行。不像是病入膏亡的样子。
他脸庞细长,眉毛清秀,皮肤白得像个女子,眼睛大而长,鼻梁高挺。
通身一股淡然及忧郁的气息。
虽衣着洗得有些泛白,却无损于他的容颜,也无损于他的超然脱俗的气质。
“孔大夫,你来了。”
他放下了书,看了一眼提着药箱的青枝,道。
“何大诗人,你哪儿不适?”她开门见山道,并将药箱放在他床边的桌子上。
那张桌子上放着零散的几本书,笔墨纸砚,还有药。
“我在想,是不是该换个药了。”他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25书屋;http://m.25shu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t\t', '\t')('\t\t\t“药吃的好好的,为什么要换?”她问。
“我就是想换个口味的药,近来越来越觉正在吃的药无法下口了。”他边说边在床上坐了起来,然后起身坐在边上。
青枝答道:“既然如此,那就依你的,便换个药方吧。”
青枝不知道他是什么病症,吃的什么药,但又不便给他把脉,也不便问,就怕以前的原身青枝来给他看过,于是问:“你之前的药方呢?我看看有没有适合换的药。”
看药方她就知道他得的什么病了。
他伸手打开边上的桌子的抽屉,从中拿出一张折起来的纸道:“就是这张。”
青枝看了看,是父亲的笔迹,一笔一划,工工整整。
上面写着:
乌贼骨三钱、制元胡一钱、黄氏一钱、鸡内金三钱、制白术一钱、猪苓一钱、乌梅一钱、大黄一分。熬煮一个时辰,滤汁饮服,每日三次。
看了眼这个药方,青枝明白了,看来他患的是胃病。
于是,她拿起桌子上的笔和纸,提笔写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浮小麦一钱,甘草二分,灵芝三分,红枣十五个,白术两分,党参两分,北芪三分,黄芪两分,淮山四分,丹参两分,田七两分。熬煮一个时辰,滤汁饮服,每日三次。
写好后,她将笔放下,将纸递给他,道:“这个方子你可以试下。”
言毕,见他并不伸手接纸,于是看了他一眼,见他正探究似的看着自己。仿佛没看到自己伸过来的手。
或许,他也听说了前几天闹的沸沸扬扬的自己男女身份之事。
于是她又说了一遍:“何公子,药方你收好,药你什么时候去我家药房拿下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