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快回家练琴吧

359.新家新领悟职业钢琴家的日常一天(1 / 2)

次日一早父子二人不到八点就守在2201等待。

今天除了装窗户,还要安装中央空调外机。

两项工作均需要高空作业的大工程凑到一起,李安也静不下心在家练琴。

八点一刻,老赵打电话说运窗户的货车已经到地下室了。

“爹我先下去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客厅最大那扇玻璃能不能进电梯。

如果能进电梯还好,如果不能就得用专门的吊车。

李安当然希望能走电梯,用吊车不仅会多一笔开销,还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

只是天不遂人愿,六位搬运师傅在电梯前忙活了快半个小时,最后就差两厘米。

如果客厅的玻璃再短两厘米,就能从电梯上去了。

“那就用吊车吧。”

对此李安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当时设计玻璃的时候老赵和负责量窗户的师傅就提到过这一点。

但是短了那十厘米就是差点意思,在得知还有吊车方案之后,李安当时就拍板往大做。

当然,也不能说自食其果,只能说希望一切顺利。

吊车来的路上,六位师傅陆续把剩下的玻璃和窗框运上楼。

九点安装空调的师傅也来到现场。

在老赵和老马的协调下,很快便定下动工方案。

南边先安装主卧和次卧的窗户,北面装空调外机。

“李老师您看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辛苦各位师傅,一定注意安全。”

李安一声令下,南北同时开工。

转眼就是一个半小时过去,可是屋里除了变乱了,似乎没有其他工作进展。

窗户框倒是按了两组,空调外机也只是刚好位置打完孔。

眼见已经十一点,到了十二点就不能干了。

“赵哥今天一天能装完吗?”

“没问题。”

二人正说着老马凑了过来,“可以吊窗户了。”

吊窗户的过程属实有点惊心动魄,吊车只能负责往上送,控制方向全靠一排挤在阳台上的工人师傅。

好几次李安都忍不住要叫停。

尽管最靠阳台外延的两个老师傅都系了双重安全带,但给人的感觉马上就要悬空。

真不是人干的活,李安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这太危险了。

有惊无险。

经过漫长的二十分钟,客厅的玻璃总算是被师傅们合力从高空拖进客厅。

最后的最后老李还上前想要搭把手,被老赵拦下来了。

将窗户平稳地立在客厅西墙,两个年轻小伙计直接原地一坐,解开嘞在身上的安全带喘起了粗气。

“呼——”

父子二人见状同时松了一口气。

今天最难的活也算是搞定了。

“下午的活就好干了。”老赵给师傅们发了一圈烟,“李老师您下午和叔叔就不用过来了,我和老马在这看着就行了。”

李安:“我下午就不过了,我爹随他,你们也不用管了。”

说着拿出手机,“这也饭点了,我给师傅们定个午饭。”

老马:“谢谢李老师了,我们出去吃就行。”

李安:“没事没事。”

真不是装大方,李安就是觉得这帮师傅太辛苦了。

尤其那三个老师傅,有两个比老李同志的年纪都大。

下午要去书人,李安想盯也没办法。

也好。

就等下午回来验收了。

中午和小车在门口吃了碗面,接着李安带着谱子先一步去书人了。

距离下午上课还有三个小时,还能练三个小时琴。

周天就要给老魏听了,李安第三乐章还差点火候。

最近这一段虽然忙直播的事,但是李安练琴的时间一点也没差。

与其说第三乐章的火候还差一点,不如说还有进行最后的完善。

第三乐章频繁的调性变化意味着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控和声变化与音色过渡。

这也是处理第三乐章最麻烦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设计指法。

直播间里讲课分享是一回事,实际中又是一回事。

不少直播间的朋友都把他在B站上传的299认定为绝对的指法典范。

其实李安心里清楚,其中大多数网友得出这个观点也仅仅是因为他弹得快,并且采用了看似相当炫技的移调演奏。

可如果他没有按照原速演奏或是没有移调,大家还会认为他录制的299可以称为典范吗?

答案毫无疑问,不会。

通过昨天的直播以及总结网友的提问,李安得到的回馈是普遍网友包括相当一部分专业学习者,对于钢琴技术还停留在“快就是王道”的看法。”

谁弹得快,谁就对,只要能让人听起来肾上腺飙升的快速演奏就是技术高超。

就像昨天晚上拔剑和穆欣对飙740的49条,如果穆欣没有用比拔剑更快的速度演奏下来,真不好说一些网友会不会认为拔剑比穆欣的实力更高。

有几个这安的能出二人隐藏在快之下的门道。

当然,昨晚只是发生在直播间里的一个小插曲,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一部分当下听众的心理需求。

要听得爽,要听得痛快。

所以若是将直播间换成一个更大的舞台,是不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观众更希望听到感官上能带来刺激的演奏。

比如如何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演奏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要让观众听到爽,让观众记住钢琴独奏家。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李安准备勃拉姆斯诞辰音乐会前的那些让人左右摇摆的问题。

是选择迎合大众还是坚持自己的表达。

当时李安被这个问题折磨得不轻。

但是现在他不会再为此而纠结。

观众是一定要去迎合的,尤其是经过勃二的舞台,李安更加确定,观众的喜好是你必须去考虑的。

就像梁山在访谈里问他的那句话,“你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位职业钢琴演奏家了吗?”

什么是职业钢琴演奏家?

职业钢琴家只能存在于商业舞台。

商业舞台是由观众与演奏家一起构建的。

所以考虑观众的需求,是一名职业演奏家必须去关注的。

当然,这也并非职业演奏家只有迎合观众一条路可走。

高明的职业演奏家清楚在不同的曲目和不同的商业舞台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

像勃拉姆斯诞辰音乐会,这类带有纪念性的专题音乐会,就需要演奏家更多地还原、诠释作曲家本身。

纯粹的购票观众中有一部分是冲着勃拉姆斯来的,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听见勃拉姆斯,所以演奏家本身在其中的占比就会缩小。

李安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这些都是他后来通过与大佬们的交流总结出来的。

只能说他运气还不错,误打误撞从解构勃拉姆斯的另一面打动了不少观众。

后来再听听当时的演出现场,李安觉得色彩稍显灰暗。

不过这种灰暗的色调正符合了祭奠的基调。

那么这次大剧院的演出,是一场大型音乐季活动的一环。

类似蓉城之夏音乐季,不过不同的是这次演出是在燕京,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

曲目也是一部充满逍遥自在喜悦感的贝式协奏曲。

迎合观众,迎合舞台,迎合音乐季的气氛,在这三者之下,李安作为一名职业演奏家的身份,需要做到的就是将贝多芬的标志性色彩贯穿全曲。

也就是他在一开始为这首作品定下的基调,强与弱的极致对话。

李安有把握能说服鹿特丹的带团指挥,无论对方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

因为这么处理是能给保证舞台最大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