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如常

第2章那年初见,叫敬仰(1 / 2)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文家正。

当时她刚进这行,年轻、刚强,没太多经验,但总觉得自己凭着热情与一点点天分,总能闯出什麽。那场跨品牌的联名记者会,是她进公司後参与的第一个大型专案。原本只是负责协调场地与流程的小角sE,谁也没料到,总监在前一天发高烧请假,公司临时决定由她接手现场。

她知道文家正是那场活动的「总顾问」——一位从香港来的策展人,在设计圈里颇有名气,几个美术馆与品牌联展的成功让他成为难得能同时打动商业与美学两界的人。过去她只能从会议纪录上看到他的名字。传说中,他是个温和但要求极高的外部合作夥伴,脾气不差,却对现场节奏、视觉安排与语言逻辑近乎苛求。

记者会倒数前五小时,现场气氛已经b近临界点。

搭建b预期晚了一小时完工,灯光测试接连出问题,品牌方的两位执行人对稿时又各说各话。正在这混乱之中,文家正提前半小时出现。

他穿着一件素灰的衬衫与浅sE西装K,看起来并不特别锋利,但一开口,气场立刻让全场安静下来。

「请问谁是这场活动的主要窗口?」

他声音不高,但语调不容含糊。

所有人都看向何莎。她愣了一秒,还是举起手:「是我。我是现场统筹,有什麽需要我说明的,我都可以提供。」

文家正望着她,没有责难,也没有表情。他只说:「我们现在距离开场不到五小时,请你告诉我,品牌方的三段发言内容,有哪里是重复的?哪里没有逻辑?还有这段联名定位——到底谁是主谁是辅?」

那些问题不是质疑,更像是一连串专业直球。

原本旁人早已习惯被他这种方式质问时冷汗直流,却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初出茅庐的年轻nV孩,没有退缩。她深x1一口气,把早上还在修改的流程稿与简报投影片切出来,指着画面一页页分析,条列出哪里需要调整、哪里需要补强。

她说得不快,但清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文家正站在她对面,没说话,只是仔细听着。中间偶尔点头,偶尔蹙眉,但始终没有打断她。那十五分钟,是一场无声的试炼。

等她讲完,他才缓缓说了一句:「原来今天不是完全没准备。」

然後转身,看向品牌方代表:「我们照这位小姐的建议,重排一次流程。限时三小时内Ga0定,否则所有出场顺序照现场状况现场喊。」

气氛瞬间松了一口气。

活动结束时,有人悄声说:「他今天看起来心情不错。」说这话的人不知道,他其实几乎没有夸过人。

而她的手掌,一直到回公司都还ShSh的,全是刚才拿着笔时冒出的冷汗。

她没想过会让他记得,但过了两周,公司收到他写给总监的一封信——大意是感谢团队协助,并特别提到:「贵司有一位年轻同仁,在压力下的反应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培养。」

那封信之後,她第一次被邀请参加策略前期的创意讨论,第一次成为核心小组的固定成员。虽然後来忙得天昏地暗,但她始终记得,自己真正被看见,是从那天下午,那十五分钟开始的。

而那个看见她的人,是文家正。

她不知道他是否记得这段初遇。或许对他来说,只是无数场活动中普通的一次协作经验。但对她来说,却是人生路上最早的一盏灯。不是照亮方向的那种,而是静静放在桌角,提醒你还可以再撑一下的那种光。

也是那时候开始,她对这个人,除了敬意,也生出了一点点敬仰。

不是Ai恋,还不至於。但是一种,会记得很久的特别存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在那场联名记者会後的两三年,何莎早已从当初青涩的活动窗口,成长为能带案的企划核心。也正是在这段日渐成熟的时期,她遇见了另一个日後深深牵动她人生的人——路明宇。

第一次与路明宇见面,是在一间大会议室里。

那天她作为乙方参与提案简报,代表的是一个并不特别突出的品牌代理团队。甲方是台湾新进投资的大型资本公司,资源丰厚、预算惊人,但执行单位换得频繁,业界对他们的合作模式始终敬而远之。

原本她只知道与会的会是业务代表与品牌端窗口,没想到会议室里最核心的位置,竟坐了一位穿着笔挺西装、双手交握、冷静观察所有发言的年轻主管。那双眼睛锐利得不像这行里常见的人物。

那是路明宇。

她後来才知道,他是该案的最终决策者,也是这家资本集团家族里的第三代接班人,年纪轻轻却已被赋予庞大预算与品牌整合任务。

开场不到二十分钟,他就打断了代理业务的简报,语气不高却JiNg准点出几个定位模糊、诉求过时的切入方式。他不是情绪化的咆哮型,但发言一针见血,现场氛围霎时紧绷。

没有人敢接话,空气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她脑中一片空白,却鬼使神差地举起了手。

「不好意思,我是创意组的何莎。我能补充一点,关於刚才您提到的产品线区隔和目标群轮廓,这其实是我们有刻意设定的切面,只是简报顺序有点导致误会。我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快速说明。」

现场有人倒cH0U一口气,代理业务转头瞪她,但已经来不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站起身,走到前方的萤幕前,用笔电切出一张对照图表,说明产品规格如何对应消费族群,以及她如何在视觉语言上做出年龄层与通路差异的微调。

整个简报不到三分钟,她说完便站定,没有再多补一字。

路明宇盯着她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一下。

「这张图,怎麽没放在简报前面?」

她一时语塞,还没回应,他已经站起身:「这一组我有兴趣。下周约时间,请他们来单独谈。」

全场鸦雀无声。

会议结束後,那位气急败坏的业务主管私下问她:「你刚刚是脑袋坏掉吗?乱出头有用?」

她没有回答。但她知道,自己的名字,大概从那天起,被路明宇记住了。

她并没有因此变得骄傲,甚至那场会议後公司内部还有一堆争议与人事冲突,但那件事,改变了她对自己专业直觉的信任。

她没有想到,那个只凭三分钟发言就让她留下名字的男人,日後会成为她人生中最深刻的一段关系的起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收到那封邮件的时候,何莎刚结束一场高压简报,脑袋正像被人拧乾的抹布,坐在电脑前一边回神、一边重复滑动滑鼠。

跳出的发件人栏位让她愣了两秒。

【-group.】

标题简短直接──

&:上周提案後续想法,补充如附件

这封邮件本该只是例行往返中的一封,可是他加了几行字:

何莎,你的方案里关於品牌现场参与者动线的预测设计,我很欣赏。

我们下周有另一个新专案,打算找外部统筹加入核心企划,若你有兴趣,可以聊聊。

私人来信,不用经过你主管。

——明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盯着那几句话看了很久。

不是因为措辞太客气,而是太不符合他过去给她的印象。

从第一次在会议中见到他开始,他就是那种不留情面的上位者。会议里挑错、提问像鞭子一样cH0U过来、开口从不铺垫。他的名字在行业里是一种象徵──高标、冷感、不可冒犯。

而现在,他直接跳过她的上司,发了一封几乎像是邀请的信。

她在椅子上坐直,回想那次提案会上,他坐在主桌正中,神sE不动地看她报告。她不确定是不是错觉,总觉得他的眼神多停了一会儿。

滑鼠悬停在「回覆」键上。她思索了一下,还是点了开。

路副总您好,

谢谢您的来信,我对这样的合作机会很有兴趣。

若方便,我可以在周三下午或周五上午安排时间。请问您偏好线上会议或是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