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1592

一百零九 强势否决(2 / 2)

“好!”李如松放声大笑:“五日之内,我定拿下开城!萧提督,记住你说的话!”

李如松说完就奔出了营帐,留下目瞪口呆的努尔哈赤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在萧如薰故作疑惑的目光中苦涩一拜,退出了营帐。

萧如薰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你这血手屠夫,吾必将手刃之!

从萧如薰的帐内离开,努尔哈赤连忙追上了李如松。

“大郎,我们只有五千骑兵,怎么才能攻克一座城池呢?如果倭奴将城门紧闭,我们难道还骑着马去撞城墙不成?我们应该向萧提督要一点步兵或者炮手来支援的。【零↑九△小↓說△網】”

李如松“哼”了一声,开口道:“骑兵自然有骑兵的攻城法,这种事情你还差点儿火候,好好学着点!而且如果要是让萧如薰派人来帮我们,那到底这座城池是我李某人亲自拿下的还是那些南蛮子炮手拿下的?这功劳算谁的?我辽东军此次只有我一人出征,我必须要打出赫赫威名才行!否则……”

“否则什么?”

“算了,你别多问,回去点兵,这场仗我非打不可!而且一定要打赢!不管损失多大,都在所不惜!”

李如松的眼睛里在冒火,努尔哈赤也在冒火,如果可以的话,他真的很想对着李如松大吼一声——那是我的兵不是你的兵,你当然在所不惜!但是我不行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萧如薰的大帐里,李如松和努尔哈赤走了以后,袁黄从屏风后面绕了出来,盯着萧如薰,笑道:“你不怕李如松真的打个败仗把这五千骑兵全给葬送了?那对咱们来说可不是好事。”

“李如松不会输,越是困境,他越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一万多倭寇不足以吃掉他,他一定会赢。”萧如薰很确信的说道:“而且就算他输了,全军覆没了,对于我们而言,并非坏事,反而是大大的好事!”

“好事?”

“死的又不是大明士兵,而是建奴,用建奴去打仗,说老实话,袁公,我真是恨不得他们一打一个败仗,再不济也要和倭寇拼个两败俱伤,我只恨倭寇不争气,没办法把那批建奴全部留下来,只能一点一点的去磨了。”

袁黄挑了挑眉头:“话虽如此,但是你好像非常讨厌这帮建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李家为保证建奴和海西女真的平衡,暗中扶持建奴部一统,用建奴和海西女真对着干,本是好事,但是一旦让建奴压过海西,那可就不好了,近年来建奴缓缓做大,已有不稳之势,李成梁被革职无法干预,那就让我来帮帮他们,这一次,这五千人一个也别想回去。”

萧如薰盯着地图上某个特别显眼的位置,杀气凛然。

“这可不像你,老夫可你说过,你不会公报私仇。”

袁黄似笑非笑。

“我当然不会公报私仇,但是国仇,什么时候都能报。”

“国仇?季馨,你是说金和蒙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是啊,靖康之耻,崖山之恨,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蒙元就不说了,和大明断断续续打了两百年也没打出个胜负,但是女真……大明的刀刃怎么能仅仅只给蒙古人享受呢?女真人干的事情可不比蒙古人少,现在还能悠哉悠哉的活着,我们这些后人又如何对得起罹难的千万先人?”

萧如薰说完,袁黄的呼吸一滞。

“袁公,可别对我说什么往事随风去,几百年了就别在意了,且不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么多人命,怎么随风去?我读过书,读过很多书,最欣赏的就是这一句——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先秦后汉诸子百家,我唯独欣赏这句!是为大复仇!”

袁黄长叹息一声,缓缓说道:“武帝曾言,齐襄公复九世之仇,春秋大之,虽然如此,但是季馨,别说建奴如今恭顺,为我大明藩属,就算他反了,也不会有人提到百世之仇,你这般的恨意来自何方,老夫不清楚,但是切莫让恨意蒙蔽你的眼睛。”

“放心吧,袁公,该做什么,我很清楚。”萧如薰叹了口气:“我只会做该做的事情。”

袁黄是不会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的,再说他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这件事情真的会发生,比起大宋来说军力要强上不知多少的大明会被建奴打败?

第二天一早,李如松点起五千兵马就朝着开城而去,开城的一万余倭寇还不知道此时此刻李如松的兵马已经如猛虎扑食一般的冲了过来,他们正在紧急的收缩兵力到汉城一带,并且打算沿着临津江构筑防线,把临津江以东经营好,不让明军度过临津江威胁汉城,同时要求汉城的小早川隆景所部和黑田长政所部尽快撤退到汉城来。

黑田长政觉得自己一枪不发离开黄海道已经是罪过了,开城是朝鲜三京之一,无论如何也不能那么轻易的就丢掉,小早川隆景则表示非要和明军面对面的干一仗不可,打败了小西行长那个药贩子算什么本事?有本事跟老头子我干一仗,看看谁硬!

这两人决定要在开城和即将南下的明军主力好好的来一仗,他们还不知道打算好好跟明军来一仗的加藤清正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

&:喜欢的读者还请投个推荐点个收藏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他们想和明军较量一下,然而此时此刻明军的主力可没有和他们过招的精力,萧如薰把军队主力全部屯驻在平壤城南,还派吴惟忠和钱世祯等善于练兵的南兵大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朝鲜人突击编练一支兵马出来,好让朝鲜人去收复已经光复的平安咸镜还有黄海三道,人是有的,就是没有组织没有规模,朝鲜将领大多无能,搞的土地光复了却无法开始重新占据并且恢复行政。?

一边和日本打仗一边帮朝鲜干活,萧如薰觉得自己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已经过了大半个月,粮食的问题也要开始重视起来,最开始粮食只够两个半月食用,现在时间还剩下不满两个月,而朝鲜人的粮草是无法指望的短期内根本无法提供更多的粮草,萧如薰只能去函宋应昌,请宋应昌加紧筹措粮草,不要等大军缺粮了贻误战机。

同时萧如薰也给柳成龙下了死命令,说我很快会把总指挥部推进到开城,指挥汉城决战,但是我的粮草要是到不了位,我就不开战,我就和日本人隔着临津江对峙,你一天不把粮草送到位,我就一天不开战,看情况,我还会相机撤军。

萧如薰的执拗和强势柳成龙和李昖都习以为常,也不觉得很意外,朝鲜三京眼看着就要恢复两京,江原道的一部分也光复在即,半个朝鲜眼看着就要光复了,大明才开战不到一个月,就把日本人收拾成这个样子,真不愧是天兵。

有强悍的战绩作为底子,萧如薰的底气很足,朝鲜官员也不怎么敢来骚扰萧大提督,生怕被萧大提督捉起来打一顿板子丢尽脸面。

能干事的臣子忙着干事,党棍们忙着批斗尹斗寿,西人党之前太出风头,这一次被萧如薰狠狠的痛骂一顿之后,朝鲜王李昖也开始有些疏远尹斗寿,生怕萧如薰不高兴,南人党和北人党难得有了联手的契机,恢复了当年东人党的气势,一鼓作气的想要把西人党打垮。

萧如薰和日本人拼死作战,南人党北人党的党棍们也在和西人党进行殊死搏斗,两方面的战争都很激烈。

与此同时,大明朝廷里的争斗也相当的激烈,虽然大明朝廷勉强通过了“保朝鲜就是保中国”的议案,出兵朝鲜被推行下去,但是从九月初萧如薰抵达辽东备战一直到最新消息的十月三十日,辽东方面和朝鲜方面仍然没有传出萧如薰向日本开战的消息,这让群臣多有不满。

原本支持李如松出战的辽东系文臣开始向萧如薰难,认为萧如薰还是太年轻没有经验,刚一上任肯定给千头万绪的事情弄得一团糟根本理不清头绪,还是太嫩,如果换成李如松来做主将,肯定不会这样,他们纷纷提出要求撤掉萧如薰的主将位置,换成李如松主战。

支持萧如薰的一批人则强烈反对,认为大战尚未开启,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你们所说的都只是一面之词,你们哪只眼睛看到萧如薰不称职?客军入朝鲜作战本就有许多事情要准备,要是都像祖承训那样轻兵冒进又一次大败,大明颜面何存?朝鲜还要不要?!一帮子纸上谈兵误国之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辽东系文臣大怒不已,虽然知道这样的说法纯属臆测,但是政治斗争的基本精髓却在于死不认怂四个字,就是无礼也要狡辩三分,非要争口气不可。

你一言我一语,吵的是天翻地覆日月无光,日后东林党和阉党楚党浙党之间的政治斗争的基本面貌已经基本成形。

而作为这一切的仲裁者,朱翊钧其实乐于见到这样的画面,他支持开战一部分的原因是知道朝鲜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给因为国本之争耗尽心力的自己一个放松休息思考对策的契机。

入朝鲜作战需要准备这一点,朱翊钧丝毫不怀疑,对于大臣或弹劾萧如薰拥兵自重、或弹劾萧如薰胆怯不前之类的奏折纷纷留中不,不当一回事,此时的他正在自己的宫殿里面悉心教导爱子朱常洵。

朱常洵是他的次子,虽然也不是嫡子,但是却比母亲是宫女的朱常洛的身份要好许多,在感情上也更能让朱翊钧接受,朱翊钧非常不喜欢那个宫女,当时只是醉酒冲动,谁知道一炮中的,居然有了,现在的这种情况之下,朱翊钧大概是悔的肠子都青了,痛恨自己当时没管住自己的下半身。

按照礼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长子更是非立不可,虽然朱常洛只是宫女所出,却要死不死的占据了长子的位置,而朱常洵虽然是身份地位高的多的郑贵妃所出,却因为郑贵妃不是皇后而仅仅属于庶次子,明明身份高贵得多,却无法在礼制当中取得任何优势,朱翊钧为此尤为烦恼。

然而朱常洛的身份却让大臣们更加欢喜。

大臣们一意要和皇帝进行国本之争,并非仅仅是为了坚持礼制维护礼教和所谓的秩序,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没有臣子喜欢强势的皇帝。

强势也分很多种,有很多因素组成,但是弱势的皇帝无一例外,即没有外援,朱常洛的母亲只是个父母双亡的卑微宫女,宫内没有地位,外面更是一点外部关系都没有,朱常洛最能引为臂助的母家就一点力量都提供不了,乃真正的孤家寡人,只能向大臣妥协。

想想朱翊钧的母亲,万历前十年的大明铁三角之一,为人强势,联合张居正冯保对大明的地主豪绅势力进行了一次极具威胁的大扫荡,势头之猛直追商鞅变法,奈何张居正自己玩过了头,惹恼了朱翊钧,最后被清算,人亡政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大家连忙追着捧着把朱翊钧捧上神坛,终于得以喘息几年,然后等朱翊钧回过神来现自己被忽悠了,又拿出了张居正的手段明里暗里和群臣过招,不断的要取回自己本该取得的。

所以大臣们绝对不想再出现一个强势的皇帝,哪怕朱翊钧这样的都不能接受,朱常洵有朱翊钧的宠爱,一旦被立为太子,朱翊钧肯定倾囊相授自己的绝招,让他接着自己的旗号继续挑战文官政治,只要朱常洵的智商正常,至少也是朱翊钧的级别。

而朱常洵的母家郑氏人丁兴旺,符合大明朝外戚封侯的规矩,足以被朱常洵引为臂助,虽然不能掌握实权,但是成为钱袋子为朱常洵捞钱以制衡群臣的功能还是具备的,一旦朱常洵成年登基,学足了朱翊钧的手段,那么等待着大臣们的将是恐怖的大清洗。

国本之争,争的也是文官政治的未来,他们只恨不得让皇帝成为吉祥物,自己来掌权,皇帝只要养尊处优就好,甚至大明可能进行一场英国式的光荣革命,然而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中国固有的党争的恶劣环境、还有宦官这样的畸形产物使得这个进程变得无比曲折离奇,甚至有些光怪6离。

萧如薰不止一次的设想,如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或许会组成大明的“元老院”,随着缓慢的变革,最终走向贵族共和制度,让朱家皇帝成为吉祥物,完成君主立宪的进程,但是很明显,十六世纪末期的神州大地,再过二十年就会降临的恐怖冰河期,不会给大明这个机会。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文官制约皇权的典范,是民主的先兆,然而这些人的丑恶嘴脸也让萧如薰意识到,这些读书人老爷们从未想过民主,也不会去思考民主,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千方百计的进入最高剥削阶层,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和生杀大权,而已,他们绝对不会为中国带来民主,绝对不会!

自己如果随波逐流,放纵这些早已变质的读书人老爷们继续折腾,那么即使自己拼尽全力消灭掉女真蒙古、打造火器部队推进科学展生产力让大明延续下来,也不知道要再过多少年,大明才能走向光明的道路。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读书人大老爷身上,当真不如寄托在自己身上。

&:喜欢的读者还请投个推荐点个收藏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萧如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一点李如松也一样,他虽然心里有个念想,但是也仅仅是个念想,开战前占卜是古代将军的习惯,辽东军附庸风雅来一卦,他也参与,但是只是作为一种流程,一个过场。

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在强者如云的辽东军里面,谁的拳头大谁就是大爷,**裸的丛林法则不加渲染,锻炼出了他极其强悍的性格。

所以李如松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任务,要带着五千骑兵去做那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李如松之所那么答应了,自己肯定也是有想法的。

他从萧如薰那里要来了一千条大军已经不再使用的三眼铳,还有一批大号的抬枪,当作自己部队的火力,顺便还弄来了一百多套朝鲜人的衣服和头巾,下令全军日夜兼程,在十一月十二日夜抵达了开城外围。

休息了大半夜,李如松下令全军在天亮之前起身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埋伏好,天一亮,开城城门打开,数百被抓住的朝鲜人在倭寇的看守之下步履蹒跚的步出了开城,分批到开城西侧的山里面砍柴以备倭寇大军使用。

李如松大喜过望,他不顾努尔哈赤的劝阻,自己亲自换上了朝鲜人的破烂衣服,带着一百名精锐的家丁打散开来混入了几支砍柴队伍里面。

看守这些朝鲜人的倭寇大约在三十人左右,每个人都拿着铁炮,腰间挂着长刀,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动不动就把某个干活不利索的朝鲜人狠狠踹一脚做势要杀,然后看着朝鲜人跪地求饶的滑稽样子取乐大笑,恶趣味十足。

李如松不屑的撇了撇嘴,心里暗道爷爷很快就送你们上西天。

两个时辰以后,倭寇开始催促着这群朝鲜人回去,李如松他们也被倭寇推推攘攘的推着带了回去,等一群人步履蹒跚的来到开城城门口的时候,李如松一抬眼看到了一个看起来像是倭寇军官的家伙正带着一个很明显是朝奸的朝鲜人在一个一个的点人头,点一个放进去一个点一个放进去一个,心里暗叫一声不好。

一个两个还好,一下子多出一百来个,任谁都看出问题来了,虽然这些朝鲜人看起来没察觉,但是李如松也不敢说就没有察觉的人。

摸了摸藏在怀里的匕,李如松环视了一圈围在周围的家丁们,心下稍安,随着队列缓缓前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日本人和那个朝奸似乎看出了一点问题,往李如松他们所在的位置移动过来,细细的点了点人数,现不太对劲,那个朝奸张口就冲着一名辽东家丁说了一堆朝鲜话,鬼才听的懂。

那家丁没得到李如松的信号,只是低着头看向了李如松,李如松稍微预计了一下,微不可查的朝他点了点头。

那朝奸见眼前这个“俘虏”不说话,正觉得奇怪伸手要打,冷不丁的腹部剧痛,低头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一柄匕稳稳当当的插在了他的小腹处,而后用力一绞,这朝奸痛呼一声,倒地抽搐不起,与此同时那名走过来的倭寇军官也被一名李如松的家丁突然偷袭,一刀戳在腹部,不可置信地看着眼前杀死他的人,终于没有说出该说的话来。

“放响箭!动手!!”

李如松当机立断,一把扯下了头上的头巾,带着自己的家丁们抽出匕向身边猝不及防的倭寇起突袭,这些倭寇没有防备,一个接一个被刺死,腰间佩刀被拔了出来成为这些士兵的武器,跟着李如松撞开了慌乱嚎叫着的朝鲜难民人群冲入了城中。

城头上和城头下的倭寇听到了响箭的声音,但是外面太乱,全是乱跑的朝鲜人,他们虽然知道出了乱子,却不知道出了什么乱子,如果只是朝鲜人要逃跑,那好对付,可万一是明军来袭,那就完蛋了。

于是一批人紧急下城,另外一批人紧急要关上城门收起吊桥。

李如松带队冲入城门洞,一连砍杀了好几个被朝鲜难民冲乱掉的倭寇,顺利冲入了城内,突然听到了吱吱呀呀的声音,暗叫一声不好,倭寇要关城门了,于是大声吼道:“上去几个人拽着吊桥给我撑住!你们几个!跟我上城楼!!”

李大将军说着就要顺着阶梯冲上城楼,正好撞上了一堆要下来的倭寇兵,看到穿着朝鲜人的衣服却浑身浴血的李如松,先是一愣,随后大怒,显然他们是认为这是朝鲜人为了逃跑而作出的行动,并非明军的军事行动。

不过正当他们有点放心的时候,却看到这几个“朝鲜人”悍不畏死的扑了上来,惊慌失措之下连枪都来不及放就被李如松带人砍死,随后又是一批家丁跟了上来,李如松有了底气,带着一伙人杀上了城墙,连着砍翻十几个倭寇,冲到了城墙上,倭寇来不及放枪,只能和李如松等人开始肉搏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眼见“朝鲜人”杀到了城墙之上,大惊失色的倭寇立刻派人抵抗,同时加快度要收起城门桥,结果居然推不动转轮收不起城门吊桥,几个倭寇往下一看,顿时吃了一惊!

三个彪形大汉死死的拽在城门桥端,利用自己的体重死死支撑着不让倭寇把城门吊桥收起来,几个倭寇大怒,举起枪就往下射了几枪,一名大汉侧身中枪,当场摔倒在地死亡,城上倭寇听到了撕心裂肺的惨叫,脸上露出了残忍的笑容。

然后一回头,一双双充血的眼睛瞪着他们,迎面而来的是雪亮的钢刀——还是他们自己生产的。

“大郎!你看!他们来了!!!”

一名家丁指着城外高声喝道,李如松定睛一看,不远处,黑压压一片骑兵正在迅猛冲来,李如松大喜,立刻带人继续冲杀,以期彻底掌控住城门,而此时,城内倭寇终于反应过来,夺城门不是朝鲜人要逃跑能干出的事情,能干出这种事情的除了要夺城池的明军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

城内的倭寇部队迅做出了反应,纷纷向城门处靠拢,李如松带来的家丁们也迅深入城中控制住城门洞,面对倭寇射来的枪弹,以杀死的倭寇的尸体作为盾牌,李如松就亲眼看到一名家丁顶着一个倭寇的尸体冲到了几名倭寇近前大肆砍杀,可惜随后就被更多的倭寇以铁炮射死。

而此时此刻城门洞和两边还有许多真正的朝鲜难民和李如松的家丁们混杂在一起,倭寇分不清,干脆一个也不放过一起打,朝鲜人的数量远远夺过了家丁们,家丁们急中生智,以朝鲜人的尸体作为盾牌,或者直接拉过朝鲜人作为盾牌挡子弹,等倭寇一轮齐射正在装填弹药的时候,二十多个家丁已经快步冲上前大肆砍杀起来。

一旦和倭寇近战,更远处的倭寇也无法继续开枪,只能拔出长刀加入战斗,这就是李如松的目的,事已至此,李如松大吼一声带着剩下的人一起冲入战团,身先士卒勇不可挡,倭寇虽然大举来援,却始终无法突破李如松的悍勇阻击。

李如松最不害怕的事情就是亲自冲锋陷阵,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身先士卒斩将夺旗!

他的确比这个时代大明的绝大部分将军要称职的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随我杀!!!”

李如松已经杀红了眼,一刀将一个倭寇斩成两段,一跨步上前用力撞开一人,横刀一扫切开了三个倭寇的喉咙,瞬间解决五个倭寇,浑身浴血宛如杀神,虎吼连连,等闲倭寇不敢近其身,倭寇军官一人怪叫着冲来与他厮杀,没几回合就被李如松劈飞了手里的刀一手捏住了喉咙。

李如松死死地盯着他,手掌用力一捏,这倭寇军官顿时就翻了白眼,被李如松一甩手丢到了身后,继续冲杀上去。

虽然李如松的确勇猛无畏,他的家丁们也拼死作战,决不后退,但终究人数少,不断有家丁被倭寇长刀砍死,被长矛刺死,壮烈牺牲,却始终无一人撤退。

李如松看得目眦尽裂——那些可都是他的家底子,他的亲兵,从小一起混到大的生死弟兄啊!!

“奴儿!你怎么还不来啊!!”

李如松连着劈翻了七八个倭寇,仰天咆哮。

回应他的是他所熟悉的马匹的嘶鸣和三眼铳的激发之声。

“大郎!我来也!!”

努尔哈赤在最关键的时候赶到,马上的骑兵们极其熟练的点燃三眼铳的引线,一顿连射激射,把倭寇射得人仰马翻,接着骑兵们直接抡着三眼铳就纵马冲了上去,逮着一个倭寇就像抡大锤一样狠狠的用三眼铳敲击在那倭寇的身上或者头上,倭寇们纷纷被强大的力量给击飞了,极少数运气不好的脑袋直接被打爆,红的白的喷了身边的人一脸一身。

三眼铳属于旧时代的火门枪,是辽东骑兵最习惯使用的火器之一,脱胎于辽东骑兵的努尔哈赤也会教导他手下的女真精兵使用三眼铳,虽然只能发射一次,而且精度不怎么好,但是胜在发射之后可以拿来当狼牙棒使,很多辽东骑兵冲到敌人近前发射完弹药之后,直接就把三眼铳抡起来当狼牙棒用,一敲一个准儿,每每能把敌人敲的七窍流血倒地而亡,运气不好的能把脑袋给敲碎了。

被这般的重击之后,围在城门前的这一队倭寇彻底的崩溃了,被先冲进来的辽东汉骑和紧随其后的女真骑兵杀得干干净净,李如松抢过一匹马,挥舞着手中的战刀,大吼一声:“弟兄们!随我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杀!!!!”

骑兵们发出了愤怒的兴奋的吼叫声,体内最原始的杀戮基因复苏了,刺激着他们不断的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一次,倭寇再也不是严阵以待明军骑兵自投罗网的状态了,他们分散在城池的各个角落,被突然杀至的明军杀得猝不及防,节节败退,李如松还下令明军沿途放火,制造混乱,让日军分不清楚明军到底有多少人来袭,使之恐慌。【零↑九△小↓說△網】

反正烧的也是朝鲜人的城,死的也是朝鲜的人,他一点都不心疼,在烧杀抢掠这一块点满了技能点的女真骑兵更表示这种事我们极其擅长,保证交出满分答卷!

正巧今天刮的是西风,风力还不算小,浓浓的黑烟顺着西门往东门而去,东城区还未被打击的日军看到浓浓的黑烟升起并且飘来,已经心慌慌了。

小西行长所部在平壤城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传开,这要多谢黑田长政手底下的士兵们,把这些消息添油加醋的说给了小早川隆景麾下的士兵,然后大家一起瑟瑟发抖,谈明色变,对那个制造了那场惨败的明军诸将萧如薰更是惊恐莫名。

而且就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还老死不死的喊了一声“明兵来了”并且带头逃跑,顿时引发了这附近越来越多的士兵丢弃了预定的防御阵地逃跑的风潮,军官们想阻止而阻止不了,更有甚者军官带头逃跑。

一战之威,竟到了这个地步。

此时此刻,守卫开城的名义上是小早川隆景所部一万人和黑田长政所部七千人,但是由于汉城方面的严厉命令,他们不得不分批把自己的部队送到临津江对岸,但是由于抵触和耻辱的心理,他们的动作很慢,三天了,撤走的部队才五千人左右,换言之,此时此刻城内起码有一万两千人的倭寇守卫着。

西城门的骚动并没有很快的引起小早川隆景和黑田长政的注意,此时小早川隆景在城内坐镇,黑田长政在江边安排军队渡江,他们都没有想到明军会突如其来的进行突袭,因为他们得到的情报是半月前开始明军主力就驻扎在平壤不曾南下,似乎在准备些什么。

然而巨大的响动还是让上了年纪听觉有些退化的小早川隆景听到了,他惊慌的站起身子跑出了自己的府邸,切切实实的听到了那种令人惊慌的声音。

“怎么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他连忙询问身边的人,但是身边人也是一脸懵逼不知所措,气的他立刻伸脚踹人让他们出去打探消息,自己连忙冲回屋子开始穿戴盔甲,同时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是明军来偷袭,那可就凶多吉少了,顺带着还要在心里把那些外出索敌的混蛋骂个半死。

今天他的运气显然不好。

等他穿戴好盔甲下令军队集结的时候,外面打探消息的人来了,说确定了,西城门被明军偷袭得手,明军骑兵已经杀入了城内,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并且明军正在沿途放火,大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日军有一半都陷入了混乱中,另外一半正在迷茫的思考人生。

小早川隆景望着不远处的城内腾起的大量黑烟还有熊熊火光,已经是惊惧莫名了。

仅存的理智和军事常识告诉他,开城守不住了,而且也没有守下去的必要了,被焚烧殆尽的城池失去了固守的意义,也没有了驻扎的基础,实际上已经是一座废城,再多的兵力也守不住一座废城,大火一起,军心已经散了,明军的突袭实在是让人没有准备。

此时此刻,老头子心里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按照宇喜多秀家的命令,在三天之内把部队全部集合到临津江东岸去,现在可好,不知道有多少损失,万一损失过大被明军追着打过了临津江,那可就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小早川隆景好歹也是沙场宿将了,短时间的慌乱之后立刻恢复了冷静,立刻做出了几条部署。

其一,让部下家将四散而出寻找被打散的部队,立刻收拢兵力往东城门处集结,然后火速离开开城,去江边快速渡江,其二,让最得力的部下立花宗茂带着目前可以聚集到的全部兵马在东城门列阵防守,严防明军突破东城门追击正在渡江的主力,以免造成大混乱的情况下让六军团和三军团的主力损失太多。

吩咐完这两件事情,小早川隆景带着亲卫家将离开了临时统帅部,离开开城奔往江边,准备和黑田长政一起渡江。

&:喜欢的读者请点个收藏投个推荐票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小早川隆景可不会真的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毕竟上了年纪,之前的骂骂咧咧只是纯粹的不爽,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装逼那就是自找死路,他心里对明军的畏惧并不比其他人要少,而且他知道,只要保住了大部分你的主力,开战在即,就算丢掉了开城,也不会被问责,最多斥责一两句。

没办法,明军太强,我们拼死抵抗,谁知道明军纵火焚城,无奈之下我们只能率军撤出防止被明军围歼,抱住了三军团和六军团的元气,也算是戴罪立功吧?

老资格的小早川隆景以及黑田如水的儿子黑田长政的地位比较特殊,就算打了一次败仗,也不会威胁到地位,更不会威胁到生命。

本来就是要放弃的城池,无所谓输赢,只是为了一口气,现在命都快没了,还要这口气干什么?

小早川隆景一溜烟的窜出了开城,跑到临津江边找到了正在安抚军队加快速度渡江的黑田长政,而黑田长政此时也是十分的不安,不知道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但见滚滚狼烟起,军心浮动不安,甚至出现了有士卒抢着要渡江的事情发生,他拔刀连斩三人才稳定住了现场,现在小早川隆景穿着盔甲奔出来了,他连忙上前询问。

“到底怎么了?!”

“别问了,明军突袭,西门已经被攻破了,不知道人数多少,他们还防火烧城,开城肯定是守不住的,马上安排军队快速渡江,我让立花宗茂率军死守东门争取时间了。【零↑九△小↓說△網】”

黑田长政大惊失色:“负责索敌的骑兵呢?都死了?”

“不知道啊!怎么突然就窜出来了!看起来人数绝不少!那些哨骑都该切腹!该死!”一提到这事儿小早川隆景也是满腹火气,一口气没出成还直接上火了:“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必须要安排军队立刻渡江,而且要快!我已经让人去城内集合军队了,万一立花宗茂守不住东门,给明兵突破了追到江边,到时候我们真的要集体切腹了!”

黑田长政直冒冷汗,倒吸一口冷气,立刻点头,吩咐部下加快速度渡江,一只船给我多装几个人,只要不翻船怎么都好,甚至还可以让人拴着绳子,船上的人拉着一起带到对岸,只要渡江成功,明军就追不过来!

因为咱们可以把船都烧了,他们难道还游过来不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黑田长政和小早川隆景立刻分头行动,加快军队渡江的速度,那些士兵看到城内黑烟起就知道大事不好,现在将军大名们都出现了要大家快速渡江,那城里面发生了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不想死!快点渡江!

小早川隆景抢了一艘船率先渡江,然后找到了对面负责接应渡江部队的四军团岛津义弘所部,他所部都是萨摩兵,及其善于使用铁炮,就算明军要渡江,有他的部队镇守江岸,明军也难以渡江因此小早川隆景找到岛津义弘,要他的部队提供帮助,岛津义弘早就因为小西行长之败带来的日军内部的大明恐慌而十分不爽,便一口答应下来。

有了岛津义弘的压阵,渡江的三军团和六军团的部队也有了底气,开始有条不紊的加快速度,一船一船的往临津江东岸送人。

而城内李如松的战斗也渐渐步入尾声,开城大火已成废土,日寇断无坚守的理由,此时只要一路往东打,就能打到临津江边,过了江就能直接威胁日寇的大本营汉城,一念至此,李如松心头火热,带兵猛冲猛打,一路不知道斩下了多少倭寇的头颅,而己方的损失甚小。

开城到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李如松可绝对不知足,他绝对不会就此止步,城内不是骑兵最能逞威的地方,城外的平坦之地,才是骑兵大展神威狠狠教训倭寇的地方,因此李如松一个劲儿的朝着东面猛冲,冲了一阵子没遇到倭寇,前方视野也不是太好,他便带队继续冲,冲着冲着忽然浑身汗毛竖起,长年累月刀口舔血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极为敏锐的第六感。

他几乎是本能的低下身子伏在马背上,并且大喊一声“低头”,可惜跟他的大多数都是听不懂汉话的女真人,没听懂李如松的意思,结果迎面来的一批铅弹把十多个女真骑兵打下了马,马匹也有大量中弹而死的,李如松的坐骑成了冤死马,代替李如松被密密麻麻的铅弹打成筛子,李如松坠马,但是很神奇的一点伤没受。

一阵火枪的声音刺激着李如松的神经,他抬头一看,烟雾缭绕之下,他居然看到了对面是高高的城楼,城楼下是密密麻麻的一排又一排结成阵型的倭寇火枪队。

这种阵型他在镇江堡大营里见过,萧如薰就是这样排列铳卒的,现在他的部下没有盾,没有炮,只有血肉之躯,回头一看,已有十几个跟着他冲来的女真兵已经被打死了,还有一批和他一样摔倒在地还没爬起来,李如松咬咬牙,一手抓起了一个已经死掉的女真兵的尸体作掩护,一跃而起往后就跑。

身后不断响起枪响,不断有铅子飞过,但是李如松愣是完全没有受伤,也算是福大命大了。

这时,听到了这一块的响动,不少骑兵开始向这里汇集,努尔哈赤是最先赶到的,一眼就看到了靠在民房墙上气喘吁吁的李如松,差点没把魂给吓出来,他连忙下马跑了过去:“大郎!你没事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没事!别跟哭丧似的!天杀的倭寇,玩起鸟铳阵了,让军队集合,你带一批人给我冲锋,冲垮他们的阵型!杀出东门!”

“诺!”

李如松对于刚才坠马差点丧命的事情相当的不爽,主辱臣死,努尔哈赤说着就召集可以召集的一批大约两三百人的骑兵,轰隆隆的冲了出去,没一会儿李如松就听到了一阵密密麻麻的让人头皮发麻的枪声,不由得让李如松有点担心,不过很快,李如松就看到了灰头土脸心有余悸的努尔哈赤。

“大郎,我手下兵力太少,还没突过去,就被打败了……”

好嘛,又丢了几百骑兵,李如松狠狠的一拳砸在了墙上,想起当时萧如薰是如何对付这些倭寇的枪阵的,顿时有点懊恼——早知道就推几门车炮过来,那些小鬼子一个两个的都给车炮收拾的服服帖帖的,要是把车炮带来就好了!

可是……

不得不说,此时此刻他对萧如薰以步兵为主力的战略计划居然有点佩服了,来了朝鲜以后,他算是见识到了朝鲜的地势,这穷乡僻壤之地实在是不适合骑兵的发展和战斗,而且倭寇的火枪还挺犀利,一杆两杆不算什么,但是一两百杆一起打,就算打不死人,马被打死了一批也足够他心疼的了……

而且此时此刻,战局对于李如松来说,并不算太好。

&:喜欢的读者请点个收藏投个推荐票哦~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努尔哈赤的强攻被打退,全部兵力一时半会儿也聚集不了,万一给倭寇挡在这里,岂不是前功尽弃?

眼下没有车炮,攻城又受阻,李如松心急如焚,又急又气,又是一拳砸了出去,轰的一声,一扇民房的木门被李如松砸开了倒在地上,从民房内发出了几声惊骇欲绝的喊叫声,李如松顿时就愣住了……

立花宗茂连着击退了两次明军的冲锋进攻,心里有点小得意,萨摩藩是日本最先接触到火器的地方,也是最先编制火器部队的地方,萨摩铁炮手全日本闻名,是赫赫有名的强军,这一次随着小早川隆景出战,一路势如破竹,朝鲜人闻风丧胆,二十天就被攻下了王都,眼看着朝鲜就要亡国,日本就要胜利了,结果突然之间,形势发生了逆转。

从北边传来的小西行长全军覆没的消息使得日军内部人心惶惶,大家都在谈论小西行长手下的这支攻下朝鲜三座首都的强大军队的失败,而且还失败的那么惨,如此的惨状之下,让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日军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但是这毕竟只是冲击,不是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他们还没有直观的感受,只有直观的感受到,他们才知道明军的强大,大半个开城熊熊燃烧着,明军突然来袭,把他们从梦中打醒,惊慌失措之下大批人马仓皇逃出开城,而作为殿后的部队,以及日本强军的荣耀之心,他们不得不跟随他们的主将留下来为大军殿后,强忍着心中的恐惧而战斗。

幸运的是,明军骑兵连续两次小规模的进攻都在他们娴熟的三段击法之下铩羽而归,这多多少少给了这批日军一点信心和本来该有的气势,开始恢复了一定的战斗意志,而不是全凭着立花宗茂的个人威望在支撑着,刚才挫败了明军的进攻之后,立花宗茂发现自己身边不少人都松了口气,重新恢复了战斗的勇气。

要的就是这样的战斗的勇气,只有战斗,才有希望,才能坚持到大军渡江结束,他和小早川隆景约好了,只要大军渡江一结束,小早川隆景就会放信号弹,那么他就可以率军撤退了,到时候有秩序的撤退,只要不乱,明军就不敢追击,而且他们得到了开城估计就是目标,目标达到了,穷追猛打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立花宗茂的手上只聚集了一千五百多人的兵力,虽然有着城楼作为制高点压制明军,但是如果明军真的铁了心要全军压上,估计他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所以立花宗茂没有选择上城墙,城墙上也只安排了两百多人,主要兵力集中在地上,方便随时撤退,待在城楼上实在是有很大的风险被明军切断退路。【零↑九△小↓說△網】

正在思考间,忽然有人喊道:“明兵来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