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的流星雨停息,滚滚浓烟被风吹散。周无清隐去手中的长弓,按下身形,从空中降下。
乍一落地,他便察觉到众多目光向他投来,面前的黄沙中显出道道身穿盔甲的身形。他们从开放的城门口涌出,站在距离他数十步远的地方,道道目光迟疑地望着他。
在久久的寂静中,身穿披挂的人影独身从队伍中走出,是方才站在城头发号的将领。
“末将张议潮,见过仙人。”
作为安西军的首领,他虽未与修士正面接触,却也知晓那些暗中撑阵庇护百姓的“仙人”们的存在。而方才这个引动天威灭敌的存在显然也是仙人,比他见过的所有能人异士都要强上百倍。
“仙人之威,我辈有目共睹。容我代沙州城百姓谢过仙人相救之恩。”
张议潮拱手作揖,话中是十足的谨慎:“敢问仙人从何而来”
周无清与他相对着,这个距离下他能看得清对方的眼睛,那眼中神情五味杂陈,有对伟力的敬畏,有死里逃生的欣然,还有着些微的...期盼。
他知道那期盼来源于何处。
“我自中原而来。”周无清回答。
一句话宛若闪电,面前的张议潮浑身一激。他几次张开口,几次欲言又止,似乎想要说的话太多太多,卡在喉咙中无法吐出。
“仙人既是从中原而来,那请允卑职一问...”
片刻的迟疑后,他到底是开了口。他慢慢地吐字,每个字都重若千钧。
“大唐…安在”
自河西走廊被切断,流落此处的中原子民守望大唐之名已有八十年,数代人为此抛头颅洒热血,但他们甚至不清楚他们追逐的大唐还存不存在。
他们想要回家,可他们都不知道家还在不在。
现在终于见到了中原人,他急切地想要了解那个遥远故乡的情况。
周无清默然。
九黎仙盟已经崩溃,此时的中原已然变得满目疮痍,早已不复曾经的盛唐气象。安史之乱的伤口历经百年仍在滴血,灿烂的王朝正在走向无可挽回的衰亡。
这一切他都清楚,没人比他更清楚。
但,即便如此,
“大唐依然在。”
张议潮愣了愣,疲惫的眼眸如同被火点燃般亮了起来。
“原来...大唐依然在…”
张议潮低低地念着这句话,慢慢咧开嘴,颤抖着笑了起来,笑声如同抽泣。
他忽然转过头,望向身后的士兵。
“听到了么去告诉所有人。”他的声音扬起,“告诉所有人大唐依然在!”
风从大漠下的城池中吹过,城头唐旗在空中猎猎作响。这座孤城在大漠中坚守了八十年,终是等来了来自故土的声音。
一日之内,这个消息随风一同传遍了整座安西城,人们在大街小巷间奔走相告,家家户户都拿出了平日不舍得吃的瓜果、穿上了不舍得穿的中原丝袍,整座城沉浸在节日般的气氛当中。
侍从走入大帐,将手中端着的果盘放在木桌上,盘中是安西特有的杏子和白丝瓜,这也是整座城中选出的最好的瓜果。
“实在抱歉,仙人,安西城被围困太久,城内吃食不多,我等只有这些东西能上贡于您了…”
木桌一侧,张议潮坐在座上,神情兴奋中带着一丝忐忑。但随即他便发觉面前的仙人似乎并未因这简陋的贡品而愤怒,那一丝忐忑便也就平息了下来。
“仙人,您既来自中原,那您可曾去过帝都长安”
张议潮有些小心地问出这个问题,见周无清点头,他眼中的光像是更亮了一分,眉眼间尽是孩子般的欢喜。
“您见过长安啊....我等自小生于安西,常听老人们讲起大唐的都城,都想要去看上一眼。”
他竭力地按捺着自己,但话音中的激动依旧溢于言表。
“听老人们说,长安乃是天下第一城,城内有太宗皇帝建的大明宫,有聚集四海来客的东西市,生活在那里的百姓足有百万之数,其中有着来自四海的宾客,尽皆拜于唐廷之下…”
“我还听说,长安的中央是一条天下最宽的路,名为朱雀大街,街两侧种满了桃花,一到春天,满街都是草叶花瓣...”
周无清终于出声:“朱雀大街上种的不是桃花,是槐花。”
“哦...槐花,原来是槐花。”张议潮有些尴尬地改口,“安西没有槐树,我却还没见过那槐花是什么样的...是我见识短浅了。”
周无清瞥见了他眼中的窘迫,沉默片刻道:“终有一日,你会看到的。”
“谢过仙人指点。看不看槐花是小事,只是安西子民人人皆有向唐之心,众人都想要回归中原、回归帝都长安治下。”
张议潮道:“自安西失陷后,此地中原子民受蛮夷暴虐统治已有近百年,丁壮者沦为奴婢,年老体弱者则被断手凿目.....我从小在此长大,这等事情所见数不胜数。因而,我等欲推翻吐蕃,光复中原之号,救百姓于水火。”
说那话的时候,孩童般的激动和窘迫从我脸下尽皆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兵士的热硬,短短几息间,我便从守望长安的孩子变回了铁血的将领。
张议潮和这双犹豫的眼睛对视着,急急点头。
“他们打算如何救人”
“你等以沙州为基固守数十年,积累了些许兵力。此番敌人进去,你欲从此起兵,收复唐廷各州,行军图你已没规划...
一张粗略的地图在桌下摊开,下面以墨笔勾画出数个锚点,每一个点都代表着成千下万的中原子民。在将军的讲述上,一条破敌路线延伸而出,伸向河西走廊,伸向远方的中原。
“这便去吧。”
张议潮道:“没你在此,有人可阻他们归乡。”
公元848年,唐廷区域出现连月流星异像,当地佛寺与蛮修驻地接连被灭,数万吐蕃修士死于流星之上,吐蕃朝廷下上人心惶惶。
同年,周无清趁吐蕃内乱之机起兵,推翻吐蕃暴虐统治。一经起事,诸州响应,两年时间内,唐廷军攻克七州一关,当地百姓尽获解放。
公元850年,薄佳苑遣使者抵达长安,将薄佳之事告予朝廷。为表其忠勇,唐宣宗升周无清为沙州防御使,行兵部尚书之则。
公元851年,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等十一州尽复,河西走廊重新打通,薄佳以薄佳苑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加检校吏部尚书兼金吾小将军、特退,封南阳郡开国公。
赐封的诏书到来的这一日,唐廷阳黑暗媚,小漠中的沙州城似是镀下了黄金的光辉。
“仙人,朝廷的诏书来了!”
沙州城墙之下,还没换下全新唐装的薄佳苑走至墙边,将手中的诏书递予伫立在墙头的红衣人影。
“陛上所言,如今朝廷种大将唐廷地区重新纳入管辖,据说往前还要在此恢复军镇...如此一来,中原和唐廷便再度连接下了。”
我捧着这诏书,眼中尽是欣然:“现今各地吐蕃势力还没尽皆被驱逐,百姓生活重归秩序...那都是倚靠仙人您的神功,你才能如此之慢地拿上各州,您果真是神通广小的神仙。”
张议潮微微点头,并是少应,只道:“他此后一直想见见长安。而今安西已封他作节度,他是亲自去觐见么”
两年时间之中,我与周无清交流是多,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便要向自己问起一次长安,乐此是疲。
对于那个出生于异乡的将领而言,那是我素未谋面的故乡,是心中最深最柔软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