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歌

第十八章 此情已自成追忆(2 / 2)

“这几册针灸、医理书籍能送给我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那些是义父的书,你肯拿去读,他一定愿意的。我刚拿来的这几卷医书也是义父所写,我已经都看过,留着用处不大,你拿去看吧!”

云歌没有吭声,只把书拿了过去。收好书籍后,她打量了一圈屋子,觉得没掉什么东西,对孟珏说:“我走了。”

孟珏站了起来,微笑着说:“你去哪里?我送你一程。”

云歌淡淡地一笑,“我还没想好,打算坐着船,边走边看,也许先去见我爹娘,阿竹说我娘已经给三哥写了好几封信,念叨我很久了。”

“那我送你去渡口吧!”

云歌未推辞,孟珏帮着她把箱笼搬到了马上。

云歌是一匹马骑,一匹马驮行李,孟珏竟也是一匹马骑,一匹马驮行李。云歌没什么表情,径自上了马。

两人骑马出城,一路没有一句话,行到渭河渡口时,于安戴着斗笠,摇橹而来,将船靠岸后,就来帮云歌搬行李。

云歌抱拳对孟珏一礼,说:“就此别过,你多保重!”

孟珏微笑着问:“我也正好要出趟门,可以搭你的船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云歌摇了摇头。

孟珏又微笑着说:“那看来我只好另行买船,沿江而行,如果恰好顺路,我也没办法。”说着,就招手给远处的船家,让他们过来。

云歌低着头,默默站了会儿,忽地抬起头,轻声叫:“玉中之王!”

孟珏呼吸猛地一滞,一时间竟是连呼气都不敢,唯恐一个大了,惊散了这声久违的唤声,定了定神,才敢回身。眼前的绿裙相似、面容依旧、黑眸也仿佛,实际上却已浸染过风霜、蕴藏了悲愁,如深秋的湖水,乍一眼看去和春日湖水一般无二,再看进去了,才发觉一样的清澄下不是三月煦暖、万物生机,而是十月清冷、天地萧肃。

“此生此世,我不可能忘记陵哥哥的。”

孟珏想说话,她浅浅笑着,食指贴着唇,示意他不要开口。那浅笑如风吹静水,淡淡几缕縠纹,一闪而过,只是给世人看的表象,湖心深处早已波澜永不兴。

“我不可能把他藏在心底深处,也不想把他锁在心底深处,我知道自己很想他,所以我要大大方方地去想他。他喜欢读的志趣怪谈,我打算踏遍天下山河,将各地好听的、奇怪的故事、传说都记下来,以后讲给他听;我还会去搜寻菜式,也许十年、二十年后,你能在京城看见我写的菜谱;我在学医时,曾对师傅发过誓,不会辜负师傅的医术,所以我会用我的医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们不都要我忘记那些不好的事情,重新开始吗?现在我真的下定决心忘记了,我要忘记所有的人和事,只记住我和陵哥哥之间的事情。你若真想我重新开始,就放我自由,让我走吧!你若跟着我,我总会不经意地想起你和霍成君灌我药,想起你做的香屑……”云歌深吸了口气,再说不下去,她看向了远处的悠悠白云,好一会儿后,轻声说道:“千山万水中,我一定能寻到我的宁静。”

云歌说完,小步跑着跳上了船,江边的风吹得她乌发飞扬,衣裙沙沙作响。

孟珏脸色煞白,如同石雕,呆呆地立着。

他一直盼望着她的释怀,她也终于准备遗忘过去、重新开始,可是他从没有想到,她的遗忘就是从他开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是他心头的温暖、舌尖的百味,他原以为这一生都不会再有,却寻到了,曾经以为只要自己不放手,就永不会失去,可是,原来他只能看着她一点点地从他的生命淡出。

这次的离去,她没有说再会,因为她永不会再与他相会,她只想和刘弗陵一起安静地走完余生。

云歌毫未留恋地向他挥了挥手,侧身对于安说了句话,于安将船荡了出去。

长天浩瀚,江面辽阔。远处,数峰青山隐隐,白云悠悠;近处,江面红光粼粼,蒹葭苍苍;中间是淼淼绿波,点点白鹤。云歌一身绿裙,立在乌篷船头,与飞翔的仙鹤一起,向着云海深处驶去。

船越去越小,人影也越来越淡。

一阵风起,那一点绿影消失在了碧空尽处,只有无数只仙鹤在蓝天白云间飞翔。

他通体寒冷,只觉得漫天漫地俱是荒凉,一望过去全是灰天败地的寂寥,他猛地跑向江里,跌跌撞撞地追着。

“云——歌——”

天地间的悲唤,却很快就被浩渺烟波吞噬,只有滚滚的江水在天际奔流不息,漠看着人世离合。<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霍光走后,刘询就开始削减霍家的势力,去霍成君处越来越少,直到最后绝迹于椒房殿。

霍光死后的第二年,刘询准备妥当一切后,发动了雷霆攻势,开始详查许平君死因,医婆单衍招供出与霍氏合谋,毒杀了许皇后。霍禹、霍山、霍云被逼无奈,企图反击,事败后,被刘询以谋反罪打入天牢,霍氏一族其他人等也都获罪伏诛。霍成君被夺去后位,贬入冷宫。当年权势遮天、门客遍及朝野的霍家,转眼间,就只剩了霍成君一人。

刘询的心腹大患终被拔除干净,随着霍氏的倒台,皇权的回归,两个新兴的权力集团隐隐浮出水面,一个是藏于暗处的宦官集团,以何小七等贴身服侍刘询的宦官为首;一个就是刘询亲手训练出的“黑衣军”,他们掌握了禁军、羽林营,甚至军队。表面上看起来,黑衣军和宦官是刘询的左膀右臂,一明一暗,应该齐心合作,可何小七总觉得黑衣人看他的眼光透着怪异,他总会不自禁地想起那帮被他活埋了的黑衣人,常常大夏天的,惊出一身冷汗。

孟珏对刘询下一步的动作了然于胸,刘询知道他了然于胸,他也知道刘询知道他的了然于胸,彼此都明白他们两个这局棋下到此,已经要图穷匕现,但是两个人依旧君是明君,臣是贤臣,客气有礼地演着戏。

孟珏在霍光病逝不久的时候,就向刘询请求辞去官职,刘询收下了奏章,却没有回答他,只是下令把一品居抄了,将老板打入了天牢。第二日,刘询亲手训练出的“黑衣军”开始查封城里各处的当铺,搜捕抓人。获罪的罪名,何小七自会罗,他现在熟读大汉律典,对这些事情很是得心应手,一条条罪名安上去,可谓冠冕堂皇,罪名确凿。第三日,孟珏向刘询要回了辞呈。

之后,长安城内的商铺不几日就会关门一家,或倒闭一家。

刘询每次收到何小七的密报,总是无甚喜怒,何小七却是每奏一次,就心寒一次,这些关门的商铺全是刘询已经知道的,孟珏这样做,究竟是向刘询示弱,还是讥讽刘询?孟珏又是如何知道他已经查出这些商铺的?

等何小七名单上的商铺倒闭得差不多时,一日,孟珏给刘奭上完课,微笑着对他说:“这些年,我能教给殿下的东西已经全部教完。”

刘奭听后,手慢慢地蜷到了一起,力持镇静地问:“太傅也要离开了吗?”

孟珏没有回答,只微笑着说:“你的父皇与你性格不同,政见亦不同,你日后不要当面顶撞他,他虽然待你与其他皇子不同,可天底下最善变的是人心。”

刘奭抿着唇,倔强地说:“我不怕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孟珏未再多说,起身要走,刘奭站起来想去送他,孟珏道:“我想一个人走一走,你不必相送了。”

刘奭虽贵为太子,可自小跟随孟珏,见他的时间远远多过父皇,对他有仰慕、有尊敬、有信任,还有畏惧。听到他的拒绝,只能停下来,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望着孟珏背影。

待孟珏的身影消失后,他正要转身进屋,却发现孟珏惯配的玉珏遗落在地上,连忙捡起,去追孟珏。

孟珏快到前殿时,看到刘询一身便袍,负手而立,观河赏景,恰恰挡住了他的路。

孟珏过去行礼,“陛下。”

刘询抬手让他起来,却又一句话不说,孟珏也微笑地静站着。

有宫女经过,看到他们忙上来行礼,袖带轻扬间,隐隐的清香。刘询恍惚了一瞬,问道:“淋池的低光荷开了?”

橙儿低着头应道:“是!这几日花开得正好,太皇太后娘娘赏赐了奴婢两株荷花。”

刘询沉默着不说话,一会儿后,挥了挥手,让橙儿退下。

不远处,沧河的水声滔滔。

刘询对孟珏说:“这些年,我是孤家寡人,你怎么也形单影只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孟珏微笑着说:“陛下有后宫佳丽,还有儿子,怎么能算孤家寡人?”

刘询没什么表情地问:“你对广陵王怎么想?”

孟珏淡淡说:“一个庸才,不足为虑。”

刘询点了点头,正是他所想,这种人留着,是百好无一坏。

孟珏却又紧接着问:“臣记得他喜欢驯养桀犬,不知道现在还养吗?”

刘询眉头微不可见地一蹙,深盯了眼孟珏,孟珏却是淡淡笑着,好似什么都没说。

好半晌后,刘询淡声问:“你我毕竟相交一场,你还有什么想做而未做的事情吗?朕可以替你完成。”

孟珏笑:“我这人向来喜欢亲力亲为。”

刘询也笑:“那你去吧!”

孟珏微欠了下身子告退,不过未从正路走,而是快速地向沧河行去,刘询刚想出声叫住他,孟珏一面大步走,一面问:“你可还记得多年前的沧河冰面?你我联手的那场血战!”

刘询呆了一下,说道:“记得!平君后来询问过我无数次,我们是如何救的她和云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你去找刘弗陵时,也杀了不少侍卫吧?”

刘询微笑,“绝不会比你的少!”

……

隐藏在暗处的何小七看预订的计划出了意外,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本想派人去请示一下刘询,可是看孟珏直到此刻,都还一副从容自若、谈笑风生的样子,他的愤怒到了顶点,黑子哥他们碎裂的尸体在他眼前徘徊,淋漓的鲜血直冲着他的脑门。

隐忍多年,终于等到这一日,不能再等!以孟珏的能耐,出了这个皇宫,就是刘询也没有把握一定能置他于死地。

何小七向潜伏在四周的弓箭手点了点头,率先将自己手中的弓箭拉满,对着孟珏的后背,将盈满他刻骨仇恨的箭射出。

一箭当先,十几只箭紧随其后,孟珏听到箭声,猛然回身,一面急速地向沧河退去,一面挥掌挡箭,可是利箭纷纷不绝,避开了第一轮的箭,却没有避开第二轮的,十几只箭钉入了他的胸膛,瞬间,他的前胸就插满了羽箭,鲜血染红衣袍。

刘询负手而立,站在远处,淡淡地看着他,他也看着刘询。

沉默中,他们的视线仍在交锋,无声地落下这局棋的最后一颗子。

刘询的眼睛内无甚欢欣,只是冷漠地陈述一个事实,“我们终于下完了一直没有下完的棋,我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孟珏的眼睛内亦无悲伤,只有淡然的嘲讽,“是吗?”

淡然的嘲讽下,是三分疲惫、三分厌倦、四分的不在乎。他的身体摇摇晃晃,再站不稳,剧痛让他的眼前开始模糊不清,刘询的身影淡去,一个绿衣人笑着向他走来。他的唇畔忽然抿着丝微笑,看向了高远辽阔的蓝天。在这纷扰红尘之外,悠悠白云的尽处,她是否已经忘记了一切,寻觅到了她的宁静?

她真的将我全部遗忘了吗?

她的病可有好一些?

今生今世不可求,那么只能修来生来世了……

他的身体向后倒去,身后正是滔滔沧河,身体入水,连水花都未溅起,就被卷得没有了踪影。

何小七轻声下令,隐藏在暗处的宦官迅速消失不见,一丝痕迹都未留下。一群侍卫此时才赶到,刘询下令:“封锁河道,搜寻刺客尸体。”

张安世和张贺气喘吁吁地赶到,也不知道张贺脸上的究竟是汗水还是泪水,他刚想说话,被张安世一把按住,拖着他跪了下去。

张安世恭敬地说:“陛下,沧河水直通渭河,渭河水连黄河,长安水道复杂,张贺却很熟悉,不如就让张贺带人去搜。”

刘询对张贺的信赖不同常人,闻言,点头说:“张爱卿,你领兵去办,此事不要声张,只向朕来回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张贺呆了一瞬,反应过来,忙磕头接旨。起身后,一边擦汗,一边领着兵沿沧河而去。

张安世这才又磕头向刘询请罪,“听闻霍家余孽袭击陛下,臣等护驾来迟,有罪!”

刘询却半晌没说话,张安世偷偷抬眼看,发觉刘询的眼睛正盯着侧面。张安世将低着的头微不可见地转了个角度,看见不远处的雕栏玉砌间,站着太子刘奭,他眼中似有泪光,看见刘询,却一直不上前行礼,甚至连头都不低,毫不避讳地盯着刘询。一会儿后,他突然转身飞快地跑掉了。

张安世不敢再看,额头贴着地,恭恭敬敬地跪好。

半晌后,张安世看见刘询的袍子摆飘动起来,向远处移去,冷漠的声音从高处传来,“你们都下去吧。”

刘询向前殿走去,走到殿外,看到空荡荡的大殿却恍惚了,我来这里干什么?大臣们早已散朝了!

随意换了个方向走,看到宣室殿的殿宇,想起那也是座空殿,只有一堆又一堆的奏折等着他,可是他现在难以言喻的疲惫,只想找个舒适的地方好好休息一会儿。

他又换了个方向,走了几步,发觉是去过千百次的椒房殿,虽然已是一座空殿,他心头仍是一阵厌恶,转身就离开。

刘询左看右看,竟然不知道该去哪里。未央宫,未央宫!说什么长乐未央?这么多的宫殿,竟然连一座能让他平静踏实地休息一会儿的宫殿都找不到。

不知不觉中,他走出了未央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大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商铺的生意兴旺,人们的口袋中有钱,似乎人人都在笑。田埂上,是荷锄归家的农人,还有牧牛归来的牧童,杨树皮做的简陋笛子,吹着走调的欢乐,看到刘询,牧童大大咧咧地腾出一只手,指指路边,示意他让路,刘询也真就退让到一边,让牧童和牛群先行。袅袅炊烟下,竹篱茅屋前,妇人正给鸡喂最后一顿食,一边不时地抬头眺望着路的尽头,查看丈夫有没有到家,看到刘询盯着她发呆,她本想恼火地呵斥,却又发现他的目光似看着自己,实际眼中全是茫然,妇人以为是思家的游子,遂只扭转了身子,匆匆进屋。

刘询穿行过一户户人家,最后站在了两处紧挨着的院落前。别家正是灶膛火旺,菜香扑鼻时,这两个院落却了无人影,瓦冷墙寒。

刘询随手一摆弄,锁就应声而开,他走到厨房,摸着冰冷的灶台,又去堂屋,将几个散落在地上的竹箩捡起放好,看到屋角的蛛,他去厨房拿了笤帚,将蛛扫去。干着干着,他竟扫完屋梁、扫窗棂,扫完窗棂、扫地,后来索性打了桶井水,拿了块抹布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虽然多年未做,可也不觉手生,一切都很自然,似乎昨天、前天他都曾帮着妻子做过这些。

屋子里里外外都变得亮堂、干净了,他却仍意犹未尽,看到里屋的旧箱笼,就全部打了开来,想要整理一下,箱子大多是空的,只一个旧箱子里放了几件旧衣服。

他隐隐约约地想起,当刘弗陵赏赐了侯府后,他让平君准备搬家,平君连着几案,坐榻,甚至厨房的碗碟都要带过去,他笑着摇头,让她把捆好的东西全部拆开,放回原处,拆到衣服时,平君死活不肯扔,箱子里的这几件是他随手翻着,硬扔回箱子里,不许她带的。

“这些衣服大补丁重小补丁,你就是赏给侯府扫地的丫头都不会有人要,你带去做什么?是你穿,还是给我穿?”

平君说不出来话,没有补丁的旧衣服,她却仍不肯放手,他也只能叹一声“穷怕了的人”,随她去。

……

刘询随手拿起一件旧衣服细看,是平君做给他的旧袄子,袖口一圈都是补丁,平君为了掩饰补丁,就借着花色,绣了一圈圈的山形鸟纹,两只袖子,光他能辨别出的,就有三、四种绣法。她花尽心思后,硬是用劣等的丝线描绘出了最精致的图,将补丁修饰得和特意的裁剪一样。

刘询的手指头一点点地摩挲着袖口的刺绣,最后他忽地将袄子披在了身上,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坐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何小七先前在院子外面还能听到院子内的动静,虽觉得声音古怪,但在刘询身边多年,他已经学会少说话、少好奇。后来却再听不到一点声音,他耐着性子等了很久,天色渐黑,可屋子里仍然没动静,他不禁担心起来,大着胆子,跨进了院子,入眼处,吃了一惊,待从窗户看到刘询大夏天竟然披着个袄子,更是唬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刘询睁开眼睛,淡淡一瞥,何小七立即软跪在了地上,“陛……陛下,天……天有些晚了。”

刘询静静站起,将身上的袄子仔细叠好,何小七想去拿,刘询却自己珍而重之地拿在了手里,一边向外走,一边吩咐:“将屋子锁好,派人看着点,还有……旁边的房子。”

“是!要派人来定时打扫一下吗?”

沉默了一会儿后响起了两个字,“不用。”

何小七看着窗明几净的屋子,心有所悟,安静地锁上了院门。

刘询没有回宫,仍在乡野间闲逛,看到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果树藤架花叶繁茂,家家户户灯光温暖,他似微有欣悦,却也不过一闪而逝。

太阳已经完全落山,月亮刚刚升起,如少女的弯眉,挂在东山顶上,带着一股羞答答的妩媚。田野间的虫儿好像约好了一般,纷纷奏起了自己的乐器,此起彼伏,互相唱和。萤火虫也打起了小灯笼,翩跹来去。

几只萤火虫飞过刘询身边,掠过刘询眼前,他不在意地继续走着。走着走着,他忽地停了下来,转身向后看去。何小七立即躬身听吩咐,刘询却根本没注意他,只是打量着山坡四周,突然,他快步向一个山坡上走去,急匆匆地在山坡间的树丛中寻觅着什么。

何小七小心翼翼地说:“陛下想寻找什么,奴才可以帮着一块儿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刘询听而不闻,仍然一棵树、一棵树地仔细查看着。然后,他站定在一棵树前,手指抚摸着树上的一个树疤。他取下腰间的短剑,沿着疤痕划了进去,一个桐油布包着的东西掉到了地上。

刘询蹲下身子,捡起了布卷,却没有立即打开。他坐在了山坡上,沉默地望着远处。

萤火虫在荒草间,一闪一灭,时近时远。刘询随手拔起地上的一根草,想着这根草若用来斗草,应该是个百胜将军,平君若用它,云歌肯定要被灌得大醉。他忽地觉得夜色太过宁静、太过冷清,指尖用力,将草弹了出去,草儿平平飞出去一段后,寂寞地跌向了地上,再不会有人为了一根草而又叫又嚷、又抢又夺了。

坐了好一会儿后,他才将桐油布卷放在膝头,打开了布卷,一条条被卷得细长的绢帕,安静地躺在他的膝头。

他打开了一个绢帕,上面空白无一字,他笑了起来,这个应该是他自己的了。

下一个会是谁的?

他打开绢帕后愣住。白色的绢帕上没有一个字,也是空白。一瞬后,他摇摇头,扔到了一旁。两条空白,已分不清楚哪条是孟珏的,哪条是他的。

第三条绢帕上,画着一个神态慵懒的男子,唇畔似笑非笑,正对着看绢帕的人眨眼睛,好像在说:“愿望就是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秘密,怎么可能写下来让你偷看?”寥寥几笔,却活灵活现,将一个人戏弄了他人的神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多此一举!刘询冷哼了一声,将绢帕丢到了一边。

静看着剩下的两个绢帕,他好一会儿都没有动作。透过绢帕,能隐约看到娟秀的墨痕,他轻轻打开了一角,一行灵秀的字,带着云歌隔着时空走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一个绿衣女子正坐在山坡上,盈盈地笑着,一群群萤火虫在她掌间、袖间明灭,映得她如山野精灵。她轻轻拢住一只,很小心地对它许愿,“曾许愿双飞……”她轻轻放开手掌,萤火虫飞了出去,她仰头望着它越飞越高。

刘询渐渐走近她,就要听清楚她的愿望,可忽然间,他停了下来,凝视着她眉目间的温暖,不想再去惊扰她了!他深叹了口气,将云歌的绢帕合上,轻轻放在了一边,低头看着手中的最后一条绢帕,只觉得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一动都不能动。

那个鼻头冻得通红的丫头怯生生地从远处走来,身影渐渐长高,羞怯少了,泼辣多了,见到他们也不再躲闪,反倒抬着头,昂然而过,辫梢的两朵小红花随着晃悠着的扁担一甩一甩的,但她的好强、泼辣下,藏着的依然是一颗自卑、羞怯的心。

他笑着摇头,她以为自己很精明,其实又蠢又笨,什么都不懂,她怎么能那么笨呢?她的笨放纵出了他的笨!

我们究竟谁更笨?

老天给了缘,让他和她幼年时就相识,这个缘给得慷慨到奢侈,毗邻而居,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可他觉得她像白水野菜,平凡烟火下是寻常到乏味、不起眼到轻贱,他内心深处,隐隐渴盼着的是配得起梦中雕栏玉砌的雅致绚烂,因为遥不可及所以越发渴望,他一直以为得不到的雅致绚烂才会让他念念不忘,却不知道人间烟火的平实温暖早已经刻骨铭心。

他只要轻轻一伸手,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接住老天给的“缘”,将它变作此生此世的“分”。可是他忙于在雕栏玉砌中追逐,太害怕一个不留神就会再次跌入贫乏的人间烟火中,根本没精力、也不想回头去伸手。

究竟是谁傻?

平君,好像是我更傻一些。

这些话,你能听到吗?也许,你根本就不愿听了,也早就不关心了。他笑得好似身子都直不起来,手中紧抓着绢帕,脸贴在旧棉袄上,几滴水痕在棉袄的刺绣上淡淡晕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飞到东,飞上妹妹薄罗衣。

萤火虫,打灯笼,飞得高,飞得低,飞得哥哥骑大马。

骑大马,驮妹妹,东街游,西市逛,买个胭脂送妹妹。

……

一个小女孩哼着歌谣从草丛里钻了出来,她身后一个男孩子正在捉萤火虫。小女孩猛地看到坐在地上的刘询,吓了一跳,歌声也停住,小男孩却只是大大咧咧地瞟了刘询一眼,就依旧去追萤火虫。

小女孩好奇地看着刘询,看到他想打开绢帕,却又缓缓地合上。她探着脑袋,凑到刘询身边问:“叔叔,这上面是什么?”

刘询看着她辫子上的红花,柔声说:“是一个人的心愿。”

“是你的亲人吗?你为什么不看?你看了就可以帮她实现心愿,她一定很开心。”小女孩兴奋起来。

刘询没有说话,只是将绢帕小心地收进了怀里。他的余生已经没有什么可期盼的,唯有这个绢帕上的东西是未知的,他需要留给自己一些期盼,似乎她和他之间没有结束,仍在进行,仍有未知和期盼。

小女孩见刘询不理她,闷闷地噘起了嘴,刘询看到她的样子,心中一阵温软的牵动,轻声说:“我做错了很多事情,她已经生气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啊?你是不是很后悔?”

刘询颔了下首。

小女孩很同情地叹气,支着下巴说:“因为我偷糖吃,我娘也生我气了,可是我不后悔!因为我早知道娘若知道了我不听话肯定会生气的,可是那个糖真的很好吃,我就是想吃呀!所以即使再来一次,我仍然会去偷吃。”小女孩忽闪着大眼睛问,“你呢?如果再来一次,那些错事你会不做吗?”

刘询愕然地愣住。

“喂!问你话呢!如果再来一次……”

远处的男孩不耐烦地叫:“野丫头,你还去不去捉萤火虫?求着我来,自己却躲懒,我回家了!”

小女孩再顾不上刘询,忙跑去追男孩,两个人影很快就消失在了草丛中。

天上星罗密布,地上萤火闪烁,晚风阵阵清凉,刘询沉默地站了起来,向山下走去。在他身后,四条白色的绢帕散落在碧绿的草地上,一阵风过,将绢帕从草地上卷起,仿似摇曳无依的落花,飘飘荡荡地散向高空,飞向远处,渐渐坠入了漆黑的夜色,再不可寻觅。

如今的他,天涯海角,什么都可以追寻到,却唯有失落的往事再找不到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霍成君

嫦娥应悔偷灵药

云林馆的荒草足没过人膝,霍成君常常披头散发地坐在门槛上,望着荒草发呆。看管她的宦官和宫女都得过何小七暗示,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一个人敢对霍成君稍假辞色。

只有夏嬷嬷不避任何人的耳目,也完全不理会何小七的软语警告,执意跟随着霍成君到了昭台宫,然后又跟随着她来到云林馆,悉心照料着霍成君的日常起居。何小七恼怒下,想动夏嬷嬷,行动前一查,却发现夏嬷嬷表面上是霍成君救出冷宫,实际上竟是刘询暗中发的话,惊出一身冷汗后,赶紧打消了心里的念头。

可即使有夏嬷嬷的照顾,霍成君的一日三餐也全是野菜粗糠,还常常是有上顿、没下顿。霍成君也不挑,不管多难吃的饭菜,她总是平静地吃完,吃完后,就依旧坐到门槛上去发呆。

夏嬷嬷想帮她把头发绾起,她却不要,任由头发披在肩头。

“娘娘在想什么?”

夏嬷嬷以为她会像以前一样,不说话,不料她今日的心情似乎还好,竟回道:“我在想一些以前的事情。”

霍成君低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裙,裙摆上两个小洞,她的指头在小洞中钻进钻出,好像觉得很有趣,夏嬷嬷看得心酸,轻声说:“这是我第二次进冷宫,第一次进来时,我一直盼着出去,直到绝望,这一次进来时,我却再不想出去了,这里虽然清苦,可很安静,身虽然苦一些,心却不苦。”

霍成君侧着头笑了,一把乌发斜斜地倾泻而下,垂在脸畔。乌发素颜,仍是不可多得的人间丽色。

“昭台宫已经是冷宫中最差的,可刘询又将我贬到了云林馆,何小七三天两头来检查我过得如何,唯恐周围的人给我个好脸色,你觉得这里能安静吗?”

夏嬷嬷回答不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霍成君又望着荒草开始发呆,如同一个没了生气的泥塑。

一个宦官从外面进来,霍成君一下像变了个人,跳了起来,几步走上前,紧紧地盯着宦官,宦官扫了眼四周,示意夏嬷嬷退下,夏嬷嬷向霍成君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宦官趾高气扬地说:“最近宫里出了不少大事,我抽不出空过来。你的话,我前段日子已经带给了孟大人,他只微笑着听完,客气有礼地谢过我后,什么都没说的就走了。”

霍成君怔怔地盯着膝盖处的野草,失望吗?也许不!他仍是那个他,冷漠狠心依旧,一点怜悯都吝于赐予。

宦官咳嗽了两声,慢条斯理地说:“我这里有个关于孟大人的重大消息。”

霍成君发了一会儿呆,才反应过来宦官的意思,说道:“我身边已经没有任何金银首饰了,上次给你的那根玉簪子已是我最后的财物。哦!对了,那边还挂着一盏灯笼,手工精巧,应该能换一些钱。”

灯笼?宦官冷哼了一声,不耐烦地转身就走,边走边随口说:“孟珏已死,萧望之接任太子太傅。”

霍成君身体剧颤,一把抓住宦官的胳膊,“你说什么?不可能!”

宦官毫不客气地将霍成君推到地上,拂了拂自己的衣袖,掸去晦气,“只手遮天的霍家都能全死光,孟珏有什么不能死的?不过……”他自己的表情也很困惑,一边向外走,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究竟怎么回事,我可真不清楚。陛下宣旨加封萧望之为太傅时,和百官痛心疾首地说孟珏身为异族人,虽然皇恩隆厚,却仍有异心,竟然暗中和羌人有往来,事情败露后,逃出了长安,可宫里的宦官却暗中说他被万箭穿心,早死了!”

霍成君呆呆地坐在冰冷的荒草丛中,远处夕阳如血、孤鸿哀啼,她眼前一切都朦胧不清。刘询怎么会让他活着呢?她早该想到的!可刘询为什么迟迟不杀她呢?刘询对她的迁怒和怨恨,一死都不可解,也许只有日日的活罪才能让他稍微满意。

她站了起来,向殿内走去,素袍裹身、长发委地,苍白的脸上只有看透一切的淡然平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清风吹拂,窗前的八角垂绦宫灯随风摇晃,一面面栩栩如生的图画在她眼前晃过,正对着她的一幅恰是嫦娥独居于凄冷的广寒宫,偷望人间的垂泪图。

她淡淡地笑开,父亲,女儿错了!即使地下也无颜见您!

她取出一幅旧缎,站在了脚踏上,手用力一扬,将长缎抛向了屋梁。

夕阳斜斜照进了冷殿,屋内的一切都带上了一层橙黄的光晕。

风乍急,窗户被吹得一开一合,啪啪作响,灯笼被吹到了地上,滴溜溜地打了几个转,停在了一个翻倒的脚踏前。

上官小妹

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当橙儿替上官小妹梳头时,小妹看见了镜中的白发,她轻轻挑起了那束白发,在指肚间轻捻着。

橙儿心酸得想落泪,其实娘娘年纪并不老,和宫里的几个妃子差不了多少岁,可娘娘……

六顺进来禀奏,言道各位娘娘来给她问安。她轻挥了挥手,六顺就转身出去了,理由都未用,直接命各宫娘娘全回去。她笑着想,六顺也老了,说起话来,没有了先前的明快热情。

因为皇帝的尊敬,太子的孝顺,她的地位在后宫无可撼动,不管是得宠的妃子还是不得宠的妃子,都想得到她的青睐,可真正能见到她一面的却寥寥可数,有的妃子直到诞下皇子,都不知道太皇太后究竟长什么样。“长乐宫中的那个老女人”渐渐成了未央宫黑夜中窃窃私语的传说。有人说她是身体残疾,所以即使先帝无妃,专宠皇后,她都未能生育,还绘声绘色地说废后霍成君也这样,只怕是霍家血脉中的病;有人说她是石女,根本不能接受帝王雨露;有人说她其实还是处子之身,先皇当年有个秘密女人,只是忌惮上官桀和霍光,所以不敢立那个女子为妃;有人说她胆小懦弱,遇事只会唯唯诺诺地哭泣;有人说她冷淡无情,家族中的人全死光了,却一滴眼泪没掉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她听到这些流言时,总是想笑。时光是多么可怕的东西,它让少女的黑发变白,男儿的直腰变弯,让一切东西失真、变样。但是,时光抹不去她的记忆,长乐宫幽静而漫长的岁月,她可以慢慢回忆。

第一次踏进未央宫那年,她六岁。

还记得头上沉重的凤冠压得她走路都摇摇晃晃,到处是欢天喜地的乐曲,可她害怕得只想哭,盼望着一切结束后,母亲赶快来接她回去。她听到众人高叫“陛下”,她却一直看不到人过来,她忍不住偷偷掀起头上的红盖头,四处找着皇帝,只看见远远地,一抹隐忍哀怒的身影,她呆了呆,如做了错事般,飞快地放下盖头,将惶恐不安藏在了凤冠之下。

在赞者的唱词中,她一面笨拙地磕头行礼,一面想着母亲说过的话。

“娘,皇后是什么?”

母亲推着秋千,将她送往高处,她笑起来,在自己的笑声中,她听见母亲说:“皇后就是皇帝的妻子,皇帝是皇后的夫君。”

“那妻子是什么?”

“妻子就是要和夫君一辈子在一起的人。”

“夫君是什么?”

“夫君就是要和妻子一辈子在一起的人。”

她不高兴地说:“那就是我要和皇帝一辈子在一起吗?那可不行,娘,我要和你一辈子在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母亲半晌没有说话,只是推着秋千送她,她扭回头看,看见母亲眼中似有泪光。

……

她在凤冠下琢磨,就是这个人要和我一辈子在一起吗?他好像不高兴呢!可我也不高兴呀!我想回家!

母亲一直没有来接她回家,她一个人留在了椒房殿。

七岁的时候,在神明台上,他第一次抱起了她,陪着她一块儿寻觅她的家,她靠在他怀里,一边努力地找寻爹娘,一边模糊地想着,娘说他要和我一辈子在一起?一辈子在一起……

他沉默得一句话不说,只是静静地抱着她,可她的害怕和恐惧似乎淡了。

后来,她发现他很喜欢去神明台,只是他眺望的方向是西面,而她眺望的方向是北面,她偶尔碰到他时,他仍然会将她抱起,让她能看向北方,虽然他和她都知道,不管西面、还是北面,其实什么都看不到。

八岁那年,她第一次听到宫人唱:

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

金为衣兮菊为裳,唼喋荷荇,出入蒹葭。

自顾菲薄,愧尔嘉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身旁的宫女告诉她,这是刘弗陵应大臣所请作的诗,诗意她并未全解,可她知道这首歌唱的不是什么祥瑞,而是皇帝他自己。因为她也曾无数次站在太液池畔,看着自由自在的鸟儿,幻想着自己是一只鸟,能自由地飞出未央宫。在宫女的歌声中,她忽然明白了他眼中深藏的怜惜,原来他懂她的,他虽然沉默疏离,可他明白她心中的一切。

她逐渐长高,他对她却日趋冷漠。偶尔,她会刻意地在神明台巧遇他,可他看见她时,会立即转身离去,他漠然的背影下有着藏不住的疲倦,她知道神明台是整个未央宫中,唯一一块真正属于他的天地。因为懂得,所以止步。她不再去神明台,只会在有星星的晚上,在远处散步,静听着悠悠箫声,萦绕在朱廊玉栏间。

……

她怎么可能离开这里?

她这一生所有的快乐和记忆都在这里。她的父母兄弟、家族亲人也都在这座城池里。清明的时候,她会先去祭拜父母,再去祭拜祖父,外祖父,叔叔,舅舅,她会在弟弟的墓前,将亲手所画的马烧给他,也会在兰姑姑的墓前烧绢花,成君小姨的墓前烧罗帕。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他。她可以在神明台上一坐一天,可以去太液池看黄鹄,还可以去平陵看日出,在这座宫殿里,他的身影无处不在,而且这些记忆只属于她,即使那个青丝如云、笑颜若歌的女子也永不可能拥有。如果拥有是一种幸福,那么拥有回忆的她也是幸福的。

“娘娘?”橙儿担忧地轻叫,娘娘又在发呆了。

小妹抱歉地一笑,挥手让橙儿下去,不在意地将指间的白发放下,起身走到了窗前,推开了窗户,蓝天上排成一字的大雁,正在南迁。那些鸟儿飞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呢?皇帝大哥他现在肯定知道的。

大哥,我知道你终于自由,你已经随着那个如云似歌的女子飞了出去,她会行遍千山万水,做完你想做的每一件事情。可我的你,在这座宫殿里,却无处不在,太液池畔、神明台上、殿宇的回廊间,仿佛只要一个眨眼,就可看到你徐徐向我走来;深夜时,只要我凝神细听,依然还能听到你的箫声。

你的那道旨意,我怕是永远都用不上了,我知道外面的天地很大,可是再大的天地,没有了你的身影,又与我何干呢?那些花再艳,那些树再美,那些景致再神奇,那些男儿再好,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只愿意守在这里,守着你与我的回忆,一个人地老天荒。<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汉武帝末年,由于连年征战、穷奢极欲和严刑峻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土地流失严重,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烽火四起。面对民怨,汉武帝想起秦亡于穷民起义的前车之鉴,下《轮台罪己诏》,忏悔半生所为。

武帝死后,昭帝刘弗陵八岁登基,夙慧多智,果决善断,数次下诏赈贷百姓,减免田租、口赋等赋税,短短十三年时间,赋税就减少了三分之二。同时他减刑罚,赦天下,推行仁政。在他执政期间,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开始充裕,汉朝开始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史籍中记录的自小身体健康、聪慧好动的昭帝,却在二十一岁有说二十二岁的英年暴病而亡。刘弗陵,终其一生,未有妃嫔,未有宠幸宫女的记录,也未有子嗣,只有一个小他六岁或七岁的皇后上官氏。刘弗陵死后,葬于平陵。

昭帝驾崩后,其侄昌邑王刘贺被霍光拥立为帝。刘贺在即位的二十七天內做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每日四十件,也就是刘贺不吃不睡,都得要几乎每半个小时去做一件坏事。霍光以此为由废刘贺,立刘询。自此,另一位传奇皇帝——刘询,登上了历史舞台。

刘询因为长于民间,深知民间疾苦。他体察民情,严格约束官吏,诛杀了不少位高权重的贪官污吏。他还屡次赦免赋税,招抚流民,减轻刑罚;在农业生产等重大国策上,他继续采用霍光的主张,令民富国强;而对周边国家的政策上,刘询则软硬兼施,纵横联合,各个击破。神爵二年公元前六十年,刘询派大军进攻羌族,羌族各部落联合,并向匈奴借兵,因地利之便,隐然占据上风,正当汉朝军队形势危急时,羌族爆发莫名的内乱,主战的首领杨玉、犹非等人被杀,羌族大乱,最后降汉。西域各国,乌孙、车师、龟兹纷纷归附。甘露三年公元前五十一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汉朝称臣,南匈奴成了汉朝的藩属,随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的还有武帝时背叛汉朝、归附匈奴的李陵后人李陵乃飞将军李广之孙。至此,宣帝刘询得以完成武帝刘彻终其一生、倾举国之力都未尽的功业——四夷臣服,天下归顺。

宣帝刘询有三位皇后:许平君、霍成君,以及史书未有名字记载的王皇后。史册记载,许平君与刘询感情深厚,有“故剑情深”的典故,死于产后大出血,霍光死后,却又被查出是死于中毒;第二位皇后霍成君乃大将军霍光之小女,霍光生前,霍成君和刘询帝后恩爱,近乎专宠,可是一直不能有孕,霍光死后,霍成君被废,刘询命她迁去昭台宫,却仍不满意,又再度命她迁往更荒凉的云林馆,霍成君不堪羞辱,自尽而亡;而第三位皇后王氏,与其说是刘询的妻子,不如说是太子刘奭的养母,刘询命她照顾刘奭起居,却从未亲近过她,她也自然无所出,所以宣帝终其一生,只有刘奭一位嫡皇子,按照中国皇位的继承制度,也就是说,除非刘奭死,否则其他皇子都没有继位资格。可矛盾的就是,刘询虽对刘奭非同寻常的爱护,但父子关系并不融洽。史书记载中,刘奭“柔仁好儒”在《云中歌》中,刘奭是在太傅孟珏的刻意引导下,熟读儒家典籍,崇尚儒术,再加上母亲许平君的影响,以至秉性柔仁。而刘询却推崇帝王霸权治国,所以几乎在所有事情上,刘奭都与刘询意见不合。刘询数次大怒,有的怒火甚至被惜言如金的史官记录入了史典,可刘询依然将皇位传给了刘奭。

宣帝刘询对待宗室亲厚多恩,却独对昌邑王刘贺不喜,屡次下旨斥责他的言行,甚至最后下旨封他为“海昏侯”,昌邑王刘贺逆来顺受,从无反抗,对“海昏侯”的封号也敬纳。据史籍记载,刘贺喜行猎,身健康,最后却无疾而终,年仅三十多岁。而广陵王刘胥则恰恰相反,根据史册记载,宣帝对其礼待厚赏,皇恩隆厚,可他依然对皇帝不满,竟然倒行逆施,请巫婆诅咒宣帝早死。事情败露后,刘胥畏罪自尽。他死后,刘询将广陵国废除,不许刘胥的子孙继承封地。直到元帝刘奭登基后,才复封刘胥的太子刘霸为广陵王,归还封地,以奉刘胥之祀。

黄龙元年公元前四十九年,宣帝刘询去世,享年四十四岁,葬于杜陵。

宣帝统治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书上评价这段时期是汉代历史上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但宣帝的功绩离不开昭帝为他打下的基础,所以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但是,宣帝的中兴之后却是重重隐患。由于宣帝任用宦官,元帝刘奭对宦官更是宠爱、信任非常,以致后来发生了重臣被宦官打死的惨剧。所有这些都埋下了日后宦官干政的隐患,宦官干政又直接滋生朝廷的党派斗争,扰乱正常的朝务,汉朝最后亡于宦官乱政,可以说,是在刘询手里就埋下了源头。

大秦:古国名,中国古时对罗马帝国的称呼。

安息:即“帕提亚王国”,西亚古国。

条支:古西域国名、地名。据《汉书·西域传》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地处安息西界,临波斯湾。

枹罕:古县名。秦置。故治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看书网;http://www.kanshu4.cc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