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王月菊数钱,她道:“给正平和二胖买礼物花了11”
王月菊嗯了一声什么也没说。其实,花十一块钱送礼物,别说小孩儿之间,就是大人间也是不少。钱是顾思晴自己挣的,她合理的花出去了,她不会说什么。
其实也是家里有钱了,没把这些钱看在眼里,要是在以前,王月菊是肯定会说的。
钱交上去了,顾思晴继续上学的时候摸鱼,放学回家写小说。转眼两个星期过去,她又收到了郁坚白的信。
信里说,她的小说读者反映很好,编辑部收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都是给她的,问她怎么处理。还说最好给他去个电话,他们电话沟通方便。
顾思晴看着上面的电话号码,想了想决定给他打个电话。
这个年代的读者跟作者的交流方式就是书信,不像以后的网络小说,读者可以节评,也可以章评,还可以整本书评论,想说什么说什么。美妆精品推荐当然,作者特别特别高兴读者热烈的评论。
她要想知道读者的心声,也要通过这些书信了解。这些书信是得有个很好的处理方式。
学校不远处就有个公用电话亭,按照信上留的电话拨过去。电话响了三声那边接了起来,“你好。”
声音苍老中带着些文雅,顾思晴对这位郁主编印象一下子好起来。她道:“你好,我是顾思晴。”
电话那边的郁坚白,想过有可能《谁的童年不烦恼》的作者年纪不大,因为小说的语言很直白,甚至有些童言童语。不过那些童言童语处理的很好,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作者的年纪会这么小,这声音也太稚嫩了些。
“你好,我可以问你多大了吗?”郁坚白问。
“九岁,小学五年级。”顾思晴很直接的说。她就是想隐瞒,也没办法隐瞒主编,他早晚都会知道。
那边郁坚白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笑道:“我真没想到粘豆包,是个只有九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
“我就是把自己周围的事情写出来了而已。”顾思晴道。
这也是为什么她选择写这个题材的原因,年龄小,写这样的题材才不至于被人认为是妖孽。
“看出来了,”郁坚白道:“顾思晴同学,你真的特别优秀,在你这个年纪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少之又少。希望你能珍惜你的这份天赋。”
郁坚白本来是想直接跟顾思晴谈读者来信,和以后合作的事情。但知道她只有九岁后,就忍不住想嘱咐几句。
这样有文学天赋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培养,说不定未来华国会出一个文学大家。
“我知道,谢谢您。读者的来信您能邮寄给我吗?”顾思晴问。
“这个可以,”郁坚白想了想说:“你现在还在上学,课余还要写小说,应该没有时间读读者的信。那些信你有时间就看,没时间就放着。你把小说写好,就是给读者最大的回馈。”
顾思晴知道他这是为自己好,就道:“谢谢您的建议,我明白的。”
郁坚白见她这么懂事知礼,对她的印象更好,又道:“这本小说你打算写多少字?”
“十万多一点吧。”
郁坚白见她有规划,觉得这个数字也可以,道:“好,如果接下来反响一直很好的话,可以考虑出版,到时候我给你引荐出版社。”
顾思晴连忙感谢,“谢谢您。”
郁坚白笑了下,“应该的,你的稿费我也会申请提高,顾思晴同学,加油写作,学习也要跟上。”
顾思晴觉得这位主编真可爱,笑着道:“谢谢,我会努力的。”
“那再见。”郁坚白道。
顾思晴:“再见。”
挂了电话顾思晴去了学校,郁坚白却坐在那里愣了一会儿。他在想要不要把“粘豆包”只有九岁的事情宣扬出去。无疑,宣扬出去的话,《谁的童年不烦恼》会更加受关注,他们报纸的销量也会随之增加。
但是,伤仲永啊!
不得不让人引以为戒。
思来想去,他决定不宣扬,而且最好也让顾思晴同学不要宣扬。想到这里,他马上又给顾思晴写信。
他不知道的是,他跟顾思晴打电话的内容,被人全听了去,那人就是差点被打发道后勤的于洋。于洋听了电话后,就去了夏媛的办公室。
夏媛也是《华国青少年报》的主编,背景强大,听说她哥哥是某个部里的领导,她父亲更了不得。她也就是来报社的晚,要是来报社的早,总编的位置说不定就是她的。
上次夏媛帮他说了话,免于被罚去后勤,他决定抱紧夏媛这条大腿。所以听了电话内容,他就去了夏媛的办公室,将郁坚白跟顾思晴通话的内容讲了一遍。
有没有用吧,算是他的示好。
第121章 出名要趁早
于洋离开后,夏媛拿起近两期的报纸,找到《谁的童年不烦恼》仔细看了起来。
她不负责小说连载这个板块,虽然知道报纸上连载了《谁的童年不烦恼》这部小说,却没有在意。
现在仔细看,确实写的很好。语言生动,故事贴近现实,就好像身边发生的事儿一样。细品下去,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无论是对儿童还是对家长,都有教育意义。
她怎么都想不到,这么一部小说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写出来的。
如果这部小说继续火下去,这孩子必定会出名,成为全国人关注的天才儿童。
“出名啊!”
夏媛嘴里不住的念这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