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第九百九十七章 得再招一个帮忙的了(1 / 2)

“嘿,这抓饭够味儿。”顾博远一边吃一边笑着说,随后又找补一句给杨大姐:“小芳他妈,没说你做的不好吃,主要是明明他爸这手艺,能开店了。做法和你的不一样啊,不一样的味道。”

“我知道我知道。”杨大姐在饭桌上也笑着说,“我知道他叔做的好吃,这饭我做不出来,我没这本事啊,有空得和他叔学学。”

“就是放的肉多,油多。”李龙一边吃着一边说道。他做饭有个好处,自己做的自己能吃得下,无论是抓饭、汤饭还是其他的;不像有些大师傅,做完闻一顿油烟就吃不下了。

“嗯,就是,有空学学,到时开饭馆子,这饭做出去,保准有人喜欢吃。”顾晓霞也在说。

李龙笑笑,没再说话。他做饭的手艺还不错,不说非常好,只是占了后世见识的多、创新的多的好处而已,自己平时没事也研究一下,那几年不能出门只能在自家院子里研究做饭,那真是做出花来了。

一顿饭吃完,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最后这锅饭只余下一点锅巴,李龙的意思是晚上吃稀饭,炒两个素菜就行了。

毕竟中午吃的油大肉多,晚上就得协调一下,不然消化不了。

晚饭的时候顾博远说了一件事情。

“明明他爸,孙家强说铁兰花快要生了,眼下铁家不来人帮忙,他自己家父母也来不了,得请个人帮忙照顾,他自己也要跑前跑后的…所以得请一个月的假。”

“没事,他请吧,我再找个人来。”李龙想了想说,“人家要生孩子,咱们总不能让人生,不能没人情味儿。”

“我就说嘛,他还担心他一请假你后面不让他上班了。”顾博远笑着说,“我说不可能的,肯定是会让他上班的。对了,你打算找谁?”

“冬天队里没啥活了,我回去看看谁没事,能闲下来,到时拉过来在收购站住着干活,到时和你也有个伴。”

“嘿,要有人过来,说不定我就住我那个小院去了…”顾博远先是这么说,随即又摇了摇头,“算了,还是住这里吧,冬天扫雪麻烦,两个人还有个照应,那到时人家吃饭咋整?”

“还能咋整?和咱们一块吃呗。”李龙说道,“要来的话应该就那几家,总不能让人一家都来,来一个人,自己咋做饭?”

“嗯,这是个麻烦事。”顾博远说道,“先找人再说吧。”

铁兰花要生孩子,这事李龙先前考虑过,他推荐孙家强也是请人——铁家是不可能帮他的。这一年时间,铁家去找过两次铁兰花,不过都让铁兰花给骂出去了——因为去要钱。

按孙家强的性子,怎么说都是一家人,自家条件略好一点儿,接济一下岳家也不是不行。毕竟他觉得铁兰花可能慢慢的还是会讲亲情的。

只是没想到铁兰花这么决绝的,那他自然是支持妻子了。

两家都绝情如此,铁家自然不可能过来照顾铁兰花的月子,而孙家强的父母更不可能来,或者说孙家强也不想让他们来。

狗屁倒灶的家庭关系。

最终就只能请外人,现在还没生,但孙家强这边肯定已经要物色人了,或者说铁兰花可能早就已经物色好了。

这种事情不需要李龙操心,他只需要赶紧物色一个顶替孙家强的人就行。

所以第二天吃过早饭,李龙就开着吉普车回到了队里。

队里现在比较安静,冬天即将来临,各家各户都在准备过冬的物资,或者说已经准备好的人,炉子提前架起来,已经开始猫冬了。

这几年包产到户,加上副业生产,队里各村民生活水平明显上升,冬天好过多了。

李龙明明还记得自己刚重生的时候,那年冬天因为自己,大哥家里连过冬的煤都不够,要不是李龙想着去山里弄木头买煤,这个冬天难过了。

现在呢,村里家家户户都不缺煤了,基本上每家都要多拉几吨,就是富余着烧,因为砸煤会余下煤沫子,这里可没制蜂窝煤的习惯,那煤沫子最后就浪费掉了。

李龙开着吉普车到谢运东、陶大强、梁大成、贾卫东等一家家都通知过,让他们到自己家里去。

等到了李家院子,看院子里没人,李龙就去了前院。

果然如他所想,前院的炉子已经架起来了。因为现在外面还不是很冷,炉子里就一点煤,主要还是烘一烘房子。

炉子上还有一个大茶壶,里面的茶是温热的,李龙去厨房里找出几个碗来放桌子上,准备给几个人倒水。

最先过来的是谢运东,他骑自行车过来的,到院子后喊了一声,听到李龙的声音后就推门进来了。

接下来是陶大强,贾卫东,最后是梁大成。

几个人坐在桌子前开始聊着天。虽然都在村子里,其实他们也不聚,或者李龙不在,基本上也就两三个人碰一碰,不容易聚起来。

但在一起还是有挺多话说的,比如梁大成一家还在逮鱼,陶建设也在逮鱼,前两天还逮着个水老鼠,又比如谢运东听说许海军又在找枪了,打算下雪后再去北面的沙窝子里打黄羊卖皮子。

“小龙,今年皮子是不是要贵一些”

“是要贵一些。”李龙给每个人倒完水后也坐了下来,“每年价格都要涨一下,明年说是有动物保护法了,到时黄羊可能不一定让打了,价格会更贵。”

“明年不让打了?”几个人都很惊讶。

“嗯,国家出动物保护法,这些野生动物都要被保护起来了…”

“那狼哩?都吃人了,还要保护?”陶大强有些不解的问。

“说是那么说,真要咬人了,打死了也就打死了。”李龙笑笑,“说是保护,那不可能天天看着嘛,真打着了,没人看着也没人管,立这个法,就是告诉老百姓,这玩意儿大规模的打,很快就灭绝了。

就像咱北疆虎,那玩意儿一百多年前还好多哩,现在基本上就没有了。”

他说的面不改色,别人也深信不疑。

“今天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个活看你们谁愿意干。”李龙说道,“我收购站那里,那个孙家强媳妇要生娃娃了,他媳妇是个回族,和家里闹矛盾,家里不管。

这个孙家强从口里过来的,他爸妈在老家也过不来,他就请人照顾,自己也得在家里忙着,所以我打算再找个人在收购站里干。”

“长期还是短工?”

“要是你们几个,就只能短工,你们能长期离家?”李龙笑着说,“肯定是想请长期的,这收购站里零碎的活比较多,看你们谁有空,或者你们给推荐个人也行。”

这些人都不说话,互相看了看。

其实都有点心动的,但想想忙了大半年了,也有想在家里好好休息陪着家人的。

“我说,你要搞长期的,不如让我们家双成去吧。”梁大成突然说道,“双成没结婚,要说能干吧不一定,但听话,特别是听你的话。你记得那年冬天他掉冰窟窿里是你救的吧,自那以后,他就把你当榜样哩。”

李龙心头一动,这倒是个好人选。

梁家三兄弟,劳力是不缺的,头几年是拼命赚钱,现在也缓过来了。

其他几家男人在家里都是顶梁柱,不能离开太长时间。

“行哩,双成可以长期干。”谢运东立刻说道,“他只要听话,以后钱肯定是不少,小龙不会亏待他。”

“对对对,双成可以。”陶大强也笑着说,“比我强,比我聪明。”

其他人也这么说,李龙就问梁大成:

“那双成愿意吗?”

“愿意,那咋不愿意?”梁大成看这事就这么容易的成了,立刻笑着说,“他巴不得哩。月月领工资,不比在家里呆着强?再说他早就说了要另起个院子盖房哩,如果能在你那里长期干,到时他有钱了在县里买个院子,不比在队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