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第 82 章 献礼(1 / 1)

秋华年听祝经诚说,现在蚝油甚至成了大户人家送礼的“时尚单品”,能在礼单上单独起一行。 对此秋华年乐见其成,没有盲目扩大销量的打算。 东西多了,就不稀罕了,生意做得过于大,他和杜云瑟目前也不一定守得住。 还是先边适量赚钱,边饥饿营销给蚝油和秋记六陈打响知名度、提升逼格为好。 秋华年和九九来后,如棠暂停读书,出来见客,教她的女先生也一起出来了。
舒华采和郑意晚夫妻白日一直在客栈忙碌,舒宅只有如棠、舒婆子和舒家请来的女先生。 舒婆子见秋华年带着九九来了,赶快请人进门看茶倒水,再匆匆出门请舒家夫妻回来。 秋华年让她不用麻烦,“我是来给如棠送书的,坐坐就走,别耽误他们做生意。” 秋记六陈的蚝油,一直是每隔五日开售二十瓶,只有两个例外,那就是贡院附近的客栈舒意楼和食肆鲜味居。这两个地方,每月都会单独得到两瓶蚝油,买不到蚝油的人,可以花重金去用膳解馋。 舒意楼和鲜味居的生意在蚝油效应的带动下,红火了不止一倍。
“见过秋乡君。” “都坐吧,不用多礼。” 教如棠的女先生今年二十出头,名叫原葭,秋华年感觉她有些眼熟,原葭轻笑道,“我家弟弟原若和贵府小公子是同窗,之前杜小公子邀请同窗好友去府上玩,是我送弟弟去的,和乡君打过一个照面。” 知道春生的苦恼后,秋华年在家给春生办了几场同学小聚会,帮春生交朋友。 原若就是那个在学堂总是告春生的状,但会借春生讲稿的同窗。
这是秋华年对两家人当初悉心照顾的报答。 秋记六陈的蚝油如今是襄平府乃至整个辽州最风靡的东西。 蚝油每隔五天才卖二十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那些家口大的人家,如果放开了吃,买的速度还跟不上吃的。 为了完成主家的命令,每到蚝油开售的时候,秋记六陈门口就会被仆役们堵满,生怕慢上一点,就抢不到吃了挂落。 秋华年和杜云瑟的身份放在那里,背后还隐隐有祝家和辽州左布政使苏仪,没人敢闹事使坏,只能乖乖排队。
如棠笑道,“以后原先生可以日日都和我一起读,我还要原先生教我呢。” “这是自然。” 几人坐了一会儿L,说起了刚才在外面看见的朱霞。 听见朱霞得罪了祝家大少夫人,被赶出祝家小学堂后,如棠脸上并没有高兴,而是一片郁郁。 “我和朱霞,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手帕交。”
两个孩子算是不打不相识,现在已经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了。 “原来是原若的姐姐,我最近太忙了,居然没记住人。” “乡君聪颖多才,百事繁忙,之前没说上话,一时忘了是有的,今日之后就记住了。” 原葭说话声音轻柔,但吐字清晰,有条有理,在裕朝能出门做女先生的,都不会简单,自己要有本事,家里也要支持。 秋华年把《算学浅要·方程》递给如棠,如棠立即兴奋地拉着原葭一起翻看。
“她以前,不是这样的。” 想到朱霞近两年一步步的变化,如棠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她已经因为观念不合与口角纷争与朱霞断交了,可提起曾经最要好的朋友,依旧无法做到幸灾乐祸。 九九好奇,“朱霞以前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变化这么大?” 秋华年喝了口茶,让九九自己询问,自己思考,自己领悟。
原葭想告罪,秋华年让她别拘谨,他不在意这些虚礼。 于是这师徒二人立即忘乎所以地读了起来 。 如棠对算学的兴趣,有一部分源自原葭这位先生,原葭的算学素养比秋华年想得高不少,边看边提问,全都问到了点子上。 读了十几页,她才勉强忍住继续读下去的冲动,由衷说到,“我能给如棠当先生,沾光先人一步读到这样的奇书,真是一件幸事啊。”
看见马车里的秋华年,春生眼冒惊喜,立即跑了过来。 “华哥哥!你今天怎么来接我放学啦?” 和春生打闹的孩子也看向车里,“姐姐?” 原葭板起脸,“原若,还不赶紧问好。” 原若立即抬手压了下自己的额前的碎发,端端正正站好,“秋乡君好,却寒姐姐好。”
“朱霞以前从来不把纳妾、子嗣、贤良这些挂在嘴边上,每天就是和我们一起玩,一起踢沙包、荡秋千、捉迷藏、斗草插花……她玩得比我还疯。” “后来她爹想方设法把她姐姐嫁进了祝家,她就渐渐不一样了。” “如果她一直那样,我也不会在听说她爹不停纳妾后去宽慰她。直到她和我吵完,我才发现,朱霞彻底变成了我不认识的人。” 如棠难过地低下头,原葭摸了摸她的脑袋安慰。 “父母与长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太重要了。”
秋华年笑了,“都上车吧,我们顺路送原葭和原若一程。” …… 苏信白突然转性,罚了二房的长媳朱露,消息很快传遍偌大的祝府。 虽然去祠堂抄三卷经书这个惩罚,相 比起其他家法,是极轻的了,但这无疑是一个信号,一个苏信白要插手祝府后宅事务的信号。
九九若有所思地点头,“就算是璞玉,一直陷在泥沟里,也只能做块破石头。” 秋华年和九九在舒家待到快到春生放学的时候,直接坐马车去接春生,顺路捎上也要接弟弟的原葭。 春生读书的私塾是杜云瑟在清风书院的同窗家所开,里面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春生的衣着打扮在里面已经算最好的了。 金三熟练地把马车靠街停下,等了一阵子,私塾院门打开,学生们陆续出来。 春生和一个模样清秀可爱,碎发遮住前额的孩子吵吵闹闹走出院子。
祝老太太说起这些往事,笑着唏嘘,“谁知道那位大官来辽州做了布政使,阴差阳错之下,还真把哥儿L屈尊嫁到了我们家。” 嬷嬷拿起小木锤帮她捶背,“可见这是老天要撮合的姻缘,咱们大公子的诚心感动了上苍。” 祝老太太叹气,“我们祝家祖宗几辈都妻妾成群,偏偏生出这样一个多情种子,二房的算计太蠢了些,经诚要真愿意往房里放人,还会至今一个都没有吗?” “我和老爷子这几年越来越精力不济,老大走的早,可经诚这个长孙争气,如今府里大半生意都在他手里,他若不愿意,谁能勉强得了他?” 嬷嬷一边捶背,一边温言宽慰。
祝府家大业大,处处都是利益纠葛,原本高高在上的金佛突然要插|进来,顿时闹得人心惶惶。 就连祝府的老太太,都想叫苏信白过来问一问,却被身边的嬷嬷劝住了。 “大少夫人刚罚了二少夫人,您老就叫人过来问,岂不是不给大少夫人面子,不给苏家面子?” 祝老太太叹气,“唉,你说这事——经诚什么时候回来?” “门房那边传了话,大公子晚间就能回来了。”
“大公子的院子是消息最严的,里面什么样谁都不知道。但我这两天听到点风声,说大公子和大少夫人关系亲密了不少,说不定再过两年,老太太您就能抱到嫡重孙了。” “唉,但愿吧。” …… 苏信白吃过午饭,坐着看了会儿L书,心里一直没来由的烦躁。 索性放下书册,去胡床上靠了一会儿L,一不留神,竟睡了过去。
“罢了,这事无论谁都不好问,还是叫经诚自己管去吧。” 嬷嬷笑道,“老太太能看透就好。” 祝老太太挥了挥手,让捏腿的丫鬟退下,“经诚八年前元宵去了一趟京城,回来就丢了魂。我叫来跟他去的下人细细询问,才知道他是看上了一位京中大官家的嫡子。” “我们这种人家,虽然金银财宝不缺,但哪里敢想这个。可经诚就像着了魔一样,日日夜夜都惦念着,还不许家里给他议亲。” “我问他到底想怎么样,他说等那位哥儿L真许了人家,他再死心。”
刚开始几天,天还没黑,祝经诚就在屋里胡来的时候,苏信白还会反抗一下。 但反抗一直无用,他也只好习惯。 屋子里伺候的下人,早就有眼力见地全出去了。 祝经诚的手摸着苏信白漂亮流畅的腰线,蠢蠢欲动想立即探进去。 苏信白察觉到危险,扭了扭身体。
半梦半醒间,他感觉有人进了屋子,想睁眼,眼皮却沉重得抬不起来。 来人走到胡床前停步,俯下身体,苏信白鼻腔里嗅到了冷意。 紧接着,他的唇被人咬住,摩擦了几下,长驱直入。 “唔——” 苏信白迷迷糊糊地睁眼,抓着对方的肩膀,等偷袭者肆虐完毕,才终于能喘口气。
“天还没黑。()” “纸~?????膉恏虎??()?『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苏信白脸烫得厉害,还是坚持道,“那也要等天黑。” 亲一亲摸一摸也就罢了,真那样,岂不真成了白日宣淫。 苏信白的底线已经倒退到别在白天办“正事”就行了。
“几时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祝经诚把苏信白抱起来,放在自己腿上,一边亲一边回答。 “刚刚回来,等不及见你。” 苏 信白下巴搁在他宽厚的肩膀上,浅浅打了个哈欠。
“当然是罚的好,就是太轻了些,夫人如果觉得不解气,为夫帮你收拾他们。” “谁和你开玩笑了,我是问——” 苏信白话音戛然而止。 祝经诚笑看着他,“我也没有开玩笑。” 他眼含笑意,声音却逐渐发沉,“敢让你不舒心的,自然要好好收拾。”
恐怕用不了多久,还会继续倒退。 祝经诚略感遗憾地松开手,吻了吻苏信白的眉心。 “我让人到厨房传饭,再叫人打水进来,你洗漱一下。” 祝经诚走到院里,吩咐过下人,院外突然有人传话,是老太太身边的人来了。 祝经诚走到院门外和对方说话,正房里苏信白听到动静,抿了下唇。
苏信白心跳快了几分,脱口而出,“那你究竟想不想纳妾?” 祝经诚愣了一下,皱起长眉。 “我以为我已与夫人倾诉衷肠,夫人难道还在怀疑我说谎?” 苏信白扭过头去,紧张地攥着手,嘴上却不饶人。 “你这么爱干那档子事,迟早有一天要腻了,然后就——”
祝经诚隔了好一会儿L才回来,苏信白已经洗过了手脸,额前的碎发有些濡湿。 “祖母给你说什么了?”他假装不在意地问。 祝经诚走到苏信白面前,抬起手替他拂开几丝遮住眼睛的额发。 “说我们信白厉害了,今天罚了二房的人。” 苏信白垂下眼睛,“你、怎么看?”
厨房送来了饭菜,但小院的主人已经无暇享用。 点墨和释卷对视叹了口气。 “先提回厨房热着吧,要用的时候,我们叫人去取。” 一直到天色黑了,正房的门才重新打开,祝经诚披着衣服出来,叫人送热水。 他亲自帮苏信白擦洗过身体,把累得抬不起手的夫郎抱在怀里,伺候他吃饭。
他眼眶红了,倔强地不肯低头,祝经诚心里的那一丝不快瞬间烟消云散,只剩下怜惜。 他挥手让不敢抬头的下人们全退下。 祝经诚拉住苏信白的手,蹲下来仰头看他。 “信白难道看不出,我到底是爱做那档子事,还是爱极了你才想做吗?” “夫人这么想我,叫我好生伤心。”
苏信白反对无效,只能红着脸一口一口吃饭。 两人关系突飞猛进后,这小院的正房,是越来越没有下人立足的地方了。 祝经诚捡苏信白最爱吃的菜,乐此不疲地投喂,晚上吃多了容易积食,两人吃了个半饱,他便放下筷子。 “二房那边,夫人不用再操心了,交给我来处理。” 苏信白环着祝经诚的肩膀,嗯了一声。
苏信白听到这么直白的情话,喉咙发紧,害臊的同时有些后悔,不该因为急躁这么说祝经诚。 祝经诚一笑,“夫人怀疑,想来是我做的少了。不如夫人再细细体味一番?” ()祝经诚起身,抱起苏信白,苏信白犹豫了一下,红着耳尖缩在他怀里,任由祝经诚把自己放在炕上。() ?澏葶?艗??源住?╦?? ?想看云依石写的《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第82章献礼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没忍住,又吻了上去,苏信白呜呜了几声,忘了兴师问罪的事。 …… 秋华年经苏信白提醒后,决定主动上折子,把算学书献给皇帝。 要给皇帝献礼,光送本书显然不够,秋华年来到庄子上,想看看丙七和丙八兄弟俩研究的手推犁怎么样了。 春日渐深,午间的时候,阳光照在身上,已有热意。
“我本来就不爱管这个。” “我知道,府里有些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怕你给他们找麻烦,他们也配?”祝经诚吻着苏信白的耳廓。 “信白的时间多么金贵,哪能浪费在他们身上?” 苏信白想了想,还是有些不放心。 “你当心一些,不好办就算了,万一你出门他们给你使绊子怎么办,我在家顶多听几句烦心话。”
秋华年穿着窃蓝色的单衣,步行在庄子地头,佃户们早就熟悉了这位时不时来庄子上的主人,打过招呼,继续干活。 棉花苗早就移栽完了,缓苗期也差不多结束,一株株棉苗长势喜人,已经可以预料秋天丰收的场景。 秋华年在木家兄弟承包的两亩地旁找到他们。 这地是两家承包的地多的人家分出来的,丙七丙八是秋华年亲自送来的,又会木匠手艺,和佃户们相处的很好。 秋华年来时,两人正在地头试验单人手推犁。
祝经诚笑了,“小笨蛋。” “你、你说谁笨呢?”苏信白惊讶到睁大眼睛。 二十多年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用这个字评价自己。 祝经诚哄他,“我说什么了吗?信白听错了吧。” 苏信白严肃地看着他,在祝经诚眼里,就像只应该千娇万宠的小猫。
丙七和丙八兄弟对视一眼,干劲满满。 之前在宫里,他们一直做给贵人们取乐的玩意儿L,做好便不得见,虽然手艺高超,却没什么自豪感。 如今出了宫,做起农人们实实在在用得上的东西,在一声声感谢与夸赞里,渐渐找到了自我。 秋华年问,“快到吃午饭时候了,你们是回家吃,还是已经带了?” 木家兄弟还未回答,卫栎提着个篮子过来了。
“秋乡君,您来了?” “今日无事,过来看看,手推犁怎么样了?” “已经差不多能用了,再稍微打磨一 ()下,就能出最终图纸了。” 秋华年接过手推犁,亲自试了试。
看见秋华年,卫栎不好意思地问好。 “栎哥儿L和卫婆婆身体不好,我们帮他们种地,他们帮我们做饭。” 卫栎打开篮子,里面装了四个玉米面烧饼,一碗野菜,两个煮熟的鸡蛋,还有一小盆高粱粥。 丙七接过篮子,取出里面的东西,“谢谢栎哥儿L了,太阳越来越毒了,回头我给你做把伞。” 卫栎连连摆手推辞,丙八笑着冲兄长使了个眼色。
木家兄弟融合了机关技术,改进了秋华年之前做的原型,让它推动起来更省力,犁头也没有那么容易损坏了。 秋华年的力气也可以轻松用它破开土壤,翻松土地。 比起传统的单犁,既省时又省力。 更难得的是,它的用料并没有增加,除了工艺复杂一点,不会造成额外的支出。 “太好了,你们这几天加紧一点,把最终成品和图纸弄好,我回头一起敬献给圣上,说不定还能给你们讨个赏。”
卫栎眉眼染上笑意,乖巧点头。 无论是读书还是绘画,他都曾打心眼里排斥着,因为父亲请老师教他,不过是希望借此攀上高枝。 但现在,他接受了这一切,与过去的自己重新拥抱在了一起。 冥冥之中,他感觉到,漳县的卫家很快将不再是他噩梦中无法逃脱的场景。 卫栎勾起唇角,脚步轻快起来。
“我哥的手艺,做伞信手拈来,回头做好了给你送去。” 卫栎只能应下。 饭送到了,卫栎打算离开,空着的碗筷和篮子一起等木家兄弟晚上送回去。 秋华年和他一起往回走。 路上秋华年关心地问卫栎,“这些日子在庄子上住得惯吗?”
他下意识回头,背后蓝天碧野,一望无际,一丛 丛野花在田野间盛开。 远处丙七拿起他烙得有些焦的玉米面烧饼,大大地咬了一口。 …… 等丙七和丙八把单人手推犁彻底完善好,齐民书坊也印出了第一批《算学浅要·方程》。
“住得惯的,比起我在外面逃命的时候,这里已经是天上的日子了。” “那就好,你好好休养身体,缺什么可以来找我。” 卫栎主动提到,“乡君,我是识字的,也会一点丹青,庄子上的农事,我可以记下来整理给你,方便你修编农书。” 秋华年闻言高兴,“太好了,我正愁没法时时来庄子上看庄稼呢。” 他当即说,“我回头和老邓头吩咐一下,再叫人给你送来笔墨纸砚,以后你就全权负责记录庄稼涨势和生长问题。”
元化帝话音落下,坐在外间的执笔太监已经开始起草圣旨。 这个旨意传出去,又是一群有心人摸不着头脑。 太子自从解除软禁,一直是一副醉心农事的模样,每日都往返于皇庄。无论是不是装的,至少让他负责农具说得过去。 可二皇子嘉泓漪,是一位公认的最像陛下的武人皇子,在朝中的支持者多为武将或勋贵。 陛下让二皇子负责御书库,到底是还在冷落他,还是想为二皇子培育文臣势力?!
秋华年取了十二瓶库存的蚝油,连带六本新书、单人手推犁的图纸和样品一起,用乡君的令牌请官驿护送进京。 与献礼一起呈交的奏折是秋华年自己写的,杜云瑟帮忙润色了一下,免得有不得体的地方,被人挑错。 不到十日,献礼便被官驿快马送入京中,折子也摆在了元化帝案头。 这是大太监温幸专门挑出来的,他知道,关于杜云瑟的东西,圣上会感兴趣。 下午时候,元化帝翻到了秋华年的折子。
“朕封的这个乡君,倒是没有白封。” “陛下?” “传旨下去,乡君秋氏著书、研制农具有功,赏银百两,玉如意一对,贡药十盒。宫中所出二工匠各赏银十两。” “把秋氏献上的农具送到皇庄,交由太子负责。” “算学之书送到御书库,令二皇子率领御书库官员研读,朕要看到他以此为基础,编出一本实用的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