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第五百二十七章 给这个时代一点小小的穿越者震撼(中)(2 / 2)

老郭闻言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很快给出了答桉:

“是铀矿。”

铀矿。

这便是基地领导在决议之后,最终定下的话术。

国内寻找铀矿的历史可以追朔到八年前,当时二机部动员了不少平民协助勘探,全国动员的总人数多达两万多人。

那时候的报纸、广播都在宣传这事儿,传播度很广。

因此与研究核武器不同。

国内在勘探以及挖掘铀矿算是一个对内相对保密、对外明牌的信息,用来掩饰221厂的真实职能还是很方便的。

也就是明面上221厂是个普通矿场和机械厂,生产一些设备。

“解密”后的第二层皮是勘探铀矿,重要但不至于敏感。

其实这还没完呢。

221厂的第三层皮其实是军用炸药研发,第四层皮才是搞核武器.....

接着老郭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番状态,继续说道:

“韩立同志,你是国外归来的留学生,所以应该知道铀矿的勘探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而比起勘探,更困难的还是铀矿的挖掘。”

听闻此言。

徐云很是配合的眨了眨眼,似懂非懂的说道:

“郭同志,您说......厂里现在正在挖掘一座铀矿?”

“没错。”

老郭点了点头,双手在面前比划了一个不大的形状:

“那是一座刚发现的小型铀矿,具体位置我就先不说了,总之储量不多,但储藏的底层相对比较靠上。”

“而这种矿位加上铀矿的特殊性,导致我们在开采期间必须要在无风无雨....或者说最少要满足无雨的条件下进行才行。”

挖掘过铀矿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我国的铀矿品质历来较差,多数铀矿物是以紫色萤石、浸染状赤铁矿、微晶石英、碳质、磷灰石为载体存在的。

因此想要挖掘这些铀矿,必须要上一些特殊的手段。

后世常见的是工程掘进开采,与其他固体矿产开采方式相同。

而这个年代的铀矿挖掘方式则是砂岩地浸式,需要调制特殊的溶液渗入地底,然后进行倒流抽取。

因此挖掘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是大晴天才行。

所以从逻辑角度来说,老郭的这个说法无疑相当合理,换做其他人估摸着就会被湖弄过去了。

不过他没注意到的是。

在自己说完这番话后。

徐云的呼吸却隐隐急促了几分,被子里的双手更是忍着刺痛握成了拳。

果然是为了天气!

其实在老郭和林宇演双黄的时候,他的心中便隐约有了一些猜测。

不过考虑到整个原子弹的研究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事,因此徐云并没有急着下论断。

但眼下随着老郭提及铀矿以及‘无风无雨’这几个字,徐云便立刻明白......

自己在阻尼器上布的局收效了!

阻尼器确实是一件好东西,但对于眼下的基地而言,它并非全然有益。

兔子们目前在气象推导上的技术极其原始。

在阻尼器出现之前,基地面临的气象变量主要有两个:

一是天气数据的计算。

二是如何稳定测量天气数据。

阻尼器让第二个变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但这些数据越精准,便会将前者的缺漏放的越大。

就像你给一个鬼火少年配上一辆道奇战斧一样。

看起来车子升级了,但鬼火少年本身并没有驾驭道奇战斧的能力。

他很可能只会留下一句‘危险nm’,然就头也不回的直奔阎罗殿了。

眼下221厂面临的情况就是如此。

阻尼器残酷的将基地气象观测能力不足的事实摆在了领导层面前,而且这个事实出现的时间要远快于原本历史。

甚至很多基地领导还在感叹首都送来的测量仪器呢。

失败报告便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这种情况下。

基地要么立刻放弃原先方案。

要么就是.....

由老郭出面,提出与自己进行接触。

毕竟在之前拿出阻尼器的时候,徐云曾经完整的将阻尼器以及背后有关流体力学的知识介绍过一遍。

而老郭则是基地内流体力学的顶尖专家,所以徐云在赌,赌他能意识到自己背后的那个‘团体’。

什么?

你问如果赌失败了怎么样?

那就继续找下次机会呗。

阻尼器只是个偶然巧遇罢了,耐心找下去总是能找到合适的契机。

毕竟兔子们在核武器研发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多如牛毛,硬要说起来何止千百件?

这些难点有些被兔子们用辛勤的努力给攻破了。

有些则被用运气巧合的解决。

还有一些却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不夸张的说。

在眼下这个基地内,真的是闭着眼睛都能遇到机会。

不过眼下看来徐云的运气还算不错,老郭确实咬钩了。

随后徐云看了眼老郭,跟着他来了波‘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我懂了。”

“难怪上次基地的其他人在测量天气数据呢,原来就是为了铀矿的开采事宜呀。”

老郭点了点头,感慨道:

“没错,所以我才说韩立同志你拿出的阻尼器技术,帮了我们基地一个大忙。”

“可惜我们小看了后续的数据计算,毕竟在此之前国内还没有人能做到在35米的高空稳定截取到这么多的数据,可惜了......”

“数据计算?”

徐云再次强忍住内心的激动,内心疯狂观想起了小麦纯真的表情,明知故问道:

“怎么,郭同志,难道是数据的精度还不够高吗?”

“精度倒是够的。”

老郭闻言,半是演戏半是真情实感的叹了口气:

“主要的问题在于数据的样本数量太少了,如果说我们探测到的数据是1,那么实际上需要的数据数量就是十万,十万倍啊......”

说道最后。

老郭忍不住摇了摇头。

他终究不是搞政工的专业‘演员’。

所以在提及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带上了一些个人情绪。

而就在老郭有些感伤的时候。

他的耳边忽然响起了徐云悠悠然的声音:

“哦,只要能多十万倍的数据就够了?”

高估自己出院后的状态了,以为今天可以来个九千字给你们个小惊喜的.....

“另外韩立同志,你看看,这是基地的物资收受函。”

“照理来说你得在上边签个字,毕竟五罐罐头的价值可不低,不过你这状态.....”

“喏,韩立同志,你要的牛肉罐头来了。”

说罢。

老郭便把它们一罐罐的放到了徐云床边。

怎么说呢......

大概有些类似后世一种叫做古龙肉酱的食品吧,小小扁扁的。

接着老郭又从身上取出了一张纸,将它摊到了桌面上,对徐云介绍道:

要知道。

老郭可是他后续计划中的重要一员,关联极大。

毕竟眼下基地内又有权力又有留学背景又相对开化的高层并不多,更别提老郭专精的方向之一还是流体力学。

徐云见状也转头看了眼这几个罐头,发现它们的规格要比自己预计的小一点儿。

原先他还以为基地的牛肉罐头应该和后世中粮的罐头差不多大,但面前的实物却要远远小于中粮的体积。

老郭将五罐牛肉罐头摞在一起,跟托塔李天王似的放在了右手手掌心。

接着几步来到了徐云床边,对他示意道:

时隔多日,总算又见到老郭了。

之前他还以为是不是自己说了什么错话,导致老郭放弃自己了呢。

基地中最合适徐云接触的人选首推王淦昌院士,其次便是老郭,第三才是陆光达。

能和老郭搭上关系,徐云才比较有信心能继续自己的计划。

过了一会儿。

在目前的基地中,流体力学是很容易引起关注的一个切入点。

至少从后世的角度来看。

看着正在往外掏罐头的老郭。

徐云的心头也不由微微一松。

阅读走进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