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耳仍心存疑虑,复又东行叩问佛祖,“世尊,两类团队究竟何者更胜?”佛祖慈悲为怀,答曰:“众生平等最为上乘。”此言似乎倾向于后者。
辛耳听闻二者之言,仍犹豫不决。忽忆起自己主修道家之学,遂决定前往恳求太上老君指点迷津,“请老君教我。”
太上老君悠然问道:“汝既攀登道德经书山二十余年,岂不知‘道法自然’之理?”辛耳答道:“正是从自然社会观察中得此困惑,两类团队各有优势,难以抉择。”
太上老君微笑道:“汝所观察者乃微观世界之规律,亦属自然之道。既存于微观世界,便是合理。既合理,又何须强求优劣之分?然生命犹如恒河沙数,何不拓宽视野,以更高之境界俯瞰整个世界之全貌,而非局限于某一类人类生命社会?”
辛耳闻之如梦初醒,频频点头称是。然心中仍有诸多疑惑未解,不知从何处下手。遂再次请教:“请老君指点迷津,吾应从何处观察?”
太上老君抚须微笑道:“汝可曾听闻‘龙生九子’之传说?”辛耳答道:“略有耳闻。”老君又问:“那么龙是公是母?”辛耳思索片刻答道:“远古时代母系社会盛行,或许龙亦是母的吧?”
老君闻言笑道:“汝看,吾仅问一问题,汝便陷入层层细节之中。何不反问自己:‘龙为何需公母之分?’”辛耳恍然大悟苦笑道:“吾习惯以人类思维去衡量万物,故而陷入误区。”
此时,老君忽蹙额,目注辛耳之后。辛耳旋身顾之,见一西域男子立焉,聆听老君讲道。辛耳含笑而问曰:“高士何方人也?”西域男子笑对曰:“吾乃贝尔宾博士也,吾之书山亦在近壑。闻太上老君讲道奥妙无穷,故来聆教。君子若有余暇,亦可莅吾书山一叙。”言讫,拱手辞别。
辛耳睹老君面有不豫之色,乃谨慎探其由。老君叹曰:“数百年前,西人假吾与诸子为鉴,凭空构造希腊三贤等辈,剽窃史乘以逞其才,吾安得无怒乎?”辛耳欲续问其详,老君挥手止之曰:“此事且置勿论,吾辈仍论尔之疑惑可也。”
太上老君复言:“汝已能窥虚空,何不借此眼观世间万物乎?”言毕,老君伸指一指,霎时间,诸天万界尽展于前。苍茫神州,百姓如织,虽身形微小如针尖,然其忙碌之影清晰可见。众生身上,各绽异彩,辛耳遂张虚空之眼细观之,但见众生之色,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与黑白共九色交织。再凝神细视,每种颜色之中,隐隐有龙腾之影。辛耳默然凝视良久,终于心有所悟,回首向太上老君深施一礼,以表谢意。
老君颔首微笑,道:“西方人善逻辑推理,适才之西域男子,恐亦有所得。汝可往访之。”
辛耳闻言惊讶道:“太上老君既不喜彼,何以命我往访?”
老君闻言怒道:“求学问道,岂因个人好恶而废?汝既知阴阳相生,悲喜相随之道,何以于此浅显之理尚不悟耶?”
辛耳汗流浃背,惶恐请罪,领受老君教诲。遂辞别老君,径往贝尔宾之书山访之。
辛耳至贝尔宾书山,但见彼正忙于筑造新峰,山峰间隐有九龙之影。贝尔宾睹辛耳至,停其工,含笑而言:“君子何速也,敢问高名大姓?”辛耳笑答:“余乃无名小辈,名姓不足挂齿,君称我为‘无名’可也。”贝尔宾闻言笑曰:“贵邦高手,多喜无名,与吾西方之见大相径庭。如吾所筑新峰,非惟刻吾名其上,更欲以新名命此峰也。”
辛耳赞叹道:“博士所筑之峰,高耸入云,壮观非凡。敢问此峰何名?”贝尔宾笑答:“此峰名曰‘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
辛耳乃躬身请教其详,贝尔宾遂道:“吾研究人类社会,觉无论族群、人种之差,但凡人众相聚合作,不久即自化为九种角色,乃智多星、鞭策者、执行者、完成者、创造者、协调者、支持者、解决者与外交家也。”
辛耳闻之,赞叹不已,深为叹服。与贝尔宾共议良久,方告辞而去。
辛耳归返尘世,以所悟九龙之道助诸企业团队。然众企业主多不能解其意,辛耳乃复以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阐述之。众企业主闻之,欣然接受,以为高深之论。辛耳摇头叹息,以为西人学问虽简明易懂,却乏道韵。然亦有所得,西学易用,亦不失为助企之良策。
未几,辛耳复往访贝尔宾博士。见其书山新峰九龙虚影之名又有所更易,乃为执行者、协调者、鞭策者、完成者、专家、创造者、完善者。辛耳运虚空之眼观之,九龙之影愈显凝实。细视之,鞭策者隐有贪狼之影,专家似巨门之形,协调者带禄存之气,而文曲、武曲、破军、左辅、右弼之影亦隐现其中。辛耳赞叹不已,复向贝尔宾博士请教多时,方始离去。
辛耳助企日渐得心应手,然觉其未得真谛,百思不解,遂复访太上老君,恳求指教。老君曰:“尔过于执着人才之选拔,角色之搭配,未悟自然之道。又过分强调团队之核心,未得无为之理。”辛耳领悟,拜谢老君而归,然深感情牵企业,无益于道心之修炼,遂决意辞去一切顾问之职,游历四海,以求悟道。
一日,辛耳至一滨海之城,遥见城中一悬空巨岛,上有十数万军士,正与西方美丽国之星际舰队激战。美丽国舰队巨舰如云,战士无数,然悬空岛上将士虽少,却浴血奋战,坚守不退,美丽国舰队久攻不下。辛耳细观,见一青衣大帅在城中指挥若定,诸将各司其职,调度有序。
辛耳以虚空之眼辨识之,忽见一电脑前少女发现屏幕上异状,立即启动命令,接过最高指挥权,指挥各路兵马成功歼灭偷袭之敌。辛耳甚奇之,待战况稍缓,上前询问此女职位。少女答曰:“吾乃新加入悬空城之一线士兵。”辛耳更奇,复问青衣大帅是否为最高指挥官。少女点头称是。
辛耳追问:“尔刚才何不向大帅汇报,便径自调动兵力埋伏敌兵?”少女微笑而答:“我等并无严格之级别高低,只有因事而变之指挥官。在埋伏敌人之事上,我最为了解应如何行事,故在那时我便为最高指挥官。”
辛耳闻言如遭雷击,呆立当场,泪流满面,向少女深深鞠躬致敬。
辛耳归家后,闭扉静思三日,忽而大笑破门而出。但见天雷轰鸣,电闪云涌,无数问号汇聚成无边劫云,盘旋于其头顶之上。辛耳长啸一声,纵身飞入劫云之中,张口一吸,无尽劫云尽被其吞入腹中。复又张口一吐,顿时两座书山飞腾而出,乃其在劫云中瞬间抽取三千问所凝聚而成。书山一成,辛耳心中似有浩荡之音传出:“合道,成!”言毕,辛耳与书山化作一道流光,瞬息间飞向仙界无尽学海。
至学海之上,辛耳远望无数巍峨书山,伸手一指,其两座书山迅速缩小凝实,直至仅有房屋大小。辛耳携书山缓缓飞至巍峨道德经山下,恭敬地将书山安放于山脚,并于其旁修建简陋木屋作为修道之所。一切妥当后,辛耳虔诚地向道德经大山跪拜道:“弟子才疏学浅,仅领悟皮毛之道。今日得幸于山下立此道场,恳请太上老君再赐教诲。”
言毕,太上老君温和之声自山巅传来:“善哉!”语声未落,两人身影缓缓浮现于辛耳道场之中,一者正是太上老君,另一则是魁梧英俊之中年汉子。二人降临,辛耳愈发恭敬,执礼甚深,自此揭开彼在仙界修道之序幕。
老君启唇问道:“尔之道与贝尔宾何异?”辛耳沉思后答曰:“贝尔宾之道,在于因事而立人,因人而成伍,以众多之人形成组织制度,用以约束众生。欲贯彻此制度,则需控制之力,故需有控制者及诸般辅助者。其道乃主从之道,与西方主神之道相承一脉。而吾之道乃自然之道也,凡人迹所至,事必随之。故非待事起而后谋,乃预立于事之将起,创一境使处其中者得以自然应对。”
老君颔首赞许,复又问道:“九龙之中,孰强孰弱?”辛耳对曰:“九龙皆强,亦皆弱。”老君追问:“如何可避群龙无首之弊?”辛耳答言:“以黑白二色隐其形以驭矩,七彩显之,行使其权。”
太上老君乃指其侧之人言曰:“此乃帝辛,汝曾闻其名否?”辛耳闻之,即向帝辛拱手为礼,复请教曰:“久仰帝辛大名,吾闻‘帝辛之后无人皇’之言,愿帝辛老师赐教其义。”
帝辛含笑对曰:“人间是否遍传吾之恶名?昔年吾为人皇,欲废用人殉葬之残忍制度,遂遭诸多部落首领之反对,彼等因此失却牟取暴利之机,故欲置吾于死地。终,吾虽死于彼等之手,然彼等亦废除了活人殉葬之制,却不敢言是吾所倡议,反极力抹黑吾名。然此又何妨?至于汝所问‘帝辛之后无人皇’之意,彼等登上帝位后,自诩为上天之子,已非人类,又何敢称人皇?”
辛耳聆之,肃然再揖,复叩首而询:“敢问何谓人皇?”帝辛含笑而答:“领我人族,斩荆破璧,历尽艰辛,以求生活之美满,虽死而无悔者,即名之曰人皇。”
辛耳心动于言,沉思有顷,复问曰:“莫非人人皆得为人皇乎?”帝辛曰:“固然如是,人皇非权势之表,乃责任所系。有责任,权势方显其价值。”
辛耳闻之,心胸豁然开朗,跪而叩首曰:“吾亦当为人皇!”太上老君与帝辛相视而笑。帝辛复言:“汝知‘艰辛’、‘辛苦’之辞所由来乎?其中之‘辛’,即指吾也,此即人皇之定数。人皇非封赠可得,汝之道即人皇之道,汝即人皇;汝之道即自然之道,汝即太上。”
言讫,太上老君与帝辛化为一黑一白两道流光,冲天而去。辛耳凝视流光,心中顿悟,大笑曰:“原来如此!今日辛耳在人间不现真名,当以无问道人行走世间,传播辛、耳之道!”
自此,无问道人于神州大地设帐讲学,组建无问七子之团队多支,以实践人皇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