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刚发的,我自己却站在那里想了很久才想起来内容,是海子。
“
第6章 你来
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早读课结束铃响起的那一刻,许多学生就像大山垮塌那样睡下去。我走出去的时候,碰见了15班的班主任。他是一个矮小的中年男人,我听说他的老婆是在小学工作,家里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对老师都是客客气气笑眯眯的,但是好像对学生有些凶。
他冲着我笑,问我吃过早饭了没有。我没有吃,但是我也学着他的样子笑,然后点了点头。
他走进班里,立刻我就听到他在喊:“一天天就知道睡觉,一会语文课是不是接着睡啊?今天上午数学老师和我调课了,两节连着上,我准备考试哈——考不及格的全部留下来一个一个交代原因哈。”
我走进办公室,在座椅下面找到了一块看起来就很干的面包。我接了杯水啃了两口,就又打上课铃了。
今天讲的是曹禺的《》。我的演示文稿上有关于这本书大致剧情的介绍和人物关系图,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避免他们在一开始就睡着,我甚至挑了一段五分钟的影像剪辑在我正式开始讲之前播放。但是可能是因为画质太老旧充满模糊噪点,可能是因为这故事太久远难以让学生一下子吸引,又可能是因为马上接下来的化学考试,整节课按着ppt念下来,一切都是干巴巴的。
隔靴搔痒。我也只是在装模作样,笨拙地扮演着一个好像能看明白很多东西、给予后来者指引的角色,说些高高在上、无关痛痒的评价。我写了教案的,我看了其他的老师是怎么讲这一课的,我翻了一些有模有样的论文的。我反复排练,就是为了站在这里像个已经把这一幕剧演了千万遍的演员,说什么话都只纯靠我的肌肉记忆。
我是最拙劣的演员,而我的对手演员不是坐在下面心不在焉的这些学生,他们是无辜的观众。我的对手是我举起的课本书里的内容。我那些落俗的经历和单薄的理解怎么可能同这些厚重的文字同台共舞,我只能无数次、无数次都承认我的不堪与可悲。
“其实我初读《雷雨》的时候,我只是想,也许人活着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一个意外的选择,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只是一刹那,但是却要此后永久地困在其中。这可以理解为人生道路的分叉口,但是我们到底要走向哪里,这个选择意味着什么,其实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几十年后会不会有一场雷雨作为我们的报应,我们不知道此刻是为多年的惊雷埋下伏笔,我们不知道如果重来是不是还会这么选择。文字或者故事给了我们虚构的情境与当旁观者的权利,但是我们其实从来都没有置身事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