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 飞 机

第1部分(1 / 2)

>匡双喜散文集

如此艺术

我们家的老一辈基本上都是文盲,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不过,我姑爹倒是一个有名的艺术家。

他老人家多才多艺,镇上流行卖对联的时候,我姑爹就成了书法家。他能够模仿各朝各代的名家的书法,什么王曦之、王献之、苏东坡、黄庭坚、米帝都不在话下,模仿得象极了。我姑爹借助前人的笔横扫千军打败了所有的对手,卖出了对联,挣到了Menoy。

当镇上开始流行卖匾的时候我姑爷又成了画家,他善长临摹历朝历代的名家名画,什么郑板桥的兰、周硕昌的菊、齐白石的虾、赵子昂的马,惟妙惟肖。

当镇上开始流行写悼文的时候,我姑爷又成了作家,只不过他的作品都是抄来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是从司马迁那儿抄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汝何薄命”是从曹雪芹那抄来的;“遥望南山缥缈,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犹屡屡回头望汝,呜呼哀哉!”是从《祭妹文》里抄来的;至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那就是从苏东坡那里抄来的了。

纵观我姑爷的一生,作品浩如烟海,遗罕的是没有一部是他老人家自己创作的,我姑爷为什么要这样创作呢?其原因就是想赚钱。

其实,我姑爷的商业化创作也没捞到几个钱。

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他老人家没有掌握商业化创作的精髓。

大家注意啦,请拿出纸和笔,没有纸笔的记在手机上。

商业化创作的精髓是:只要能卖钱,不要脸,不要皮,脱光了都可以,和妓女的工作原则是一样的。

希望一切有志商业化艺术家的人牢记!

一个作家要有骨气

今天中午打开新浪博客,看见首页上赫然登着著名作家洪峰当街乞讨的新闻,令我十分惊讶。洪峰是八十年代著名的先峰作家,我读过他的一些作品,很喜欢他的小说《翰海》,他的小说写得很有特色,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载入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近年来也有作品问世,虽然印数比较少,我想总不至于贫困至此吧。

评论很多,说什么的都有。我详细看完了记者的报道才知道原来是沈阳市文化局以洪不回来坐班为理由,停掉了他的工资。洪峰认为文化局不遵守当初答应的让他不坐班就可以拿工资的承诺,扣掉了他的工资,一气之下走上沈阳市街头公开乞讨;并且在胸前挂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所在单位的名称和作家的身份。

贫穷是上千年来中国文人心中难言的痛。你不要说二月河,也不要说琼瑶金庸,那样的富翁写手一千个作家里面能有几个?曹雪芹举家食粥,贫病而死,朱自清的饿死,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巨大的损失。著名作家洪峰上街乞讨的行为虽然有点过激,但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洪峰为了给未婚妻治疗癌症,花光了积蓄,他发誓“要拼命写书赚钱,要饭也要治好她”,洪峰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沈阳市文化局不守承诺,出耳反耳令人所不齿。他们需要洪峰,只是把洪峰当作“一张能与其它省市剧目部门平等对话的全国粮票”。如果不是声名式微的洪峰,是当红的余华,是如日中天的贾平凹沈阳市文化局的态度恐怕不会是这样的吧,说不定还要出资千万给他造故居建文化馆也未可知。

话说回来,一个作家要有骨气,堂堂七尺男儿,安能为五斗米折腰,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劝洪峰“仰天大笑出门去”,因为“我辈岂是蓬蒿人”。外面是广阔的天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就算是有一天江郎才尽了,禾锄种地,也能养活自己和老小。为什么要做豢养的羔羊,任人欺凌宰割呢?

做人要有尊严,作为一个作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要有骨气!

以上是我要对洪峰和那些像洪峰一样的作家说的话。

汉语比英语更优秀

前天在网上看了《救救语文》一文,感慨颇深。从80年代到今天,英语风可以说是越刮越烈,以至到了和我们的母语抢地位的地步,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就象那位网友说的一样,现在社会上的各种英语辅导班多如牛毛,像李阳疯狂英语、剑桥英语、雅思、托福……遍布整个中华大地。它们疯狂的原因不难想像,因为现在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参加工作,都要经过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

在大学里英语是绝大部分专业的必修课,一个本科毕业生英语至少要过四级,否则拿不到学位。学生在学校里几乎有60%的时间花在英语上面去了,母语被极度边缘化。这样的教肓闹出了一批母语错字连篇,连最基本的应用文章都不会写的“高材生”。

更可怕的是这一代的青少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极其匮乏,崇洋媚外,时不时地发出一些极其荒诞的言论,贬损母语,吹捧英语,提畅欧化,这真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其实英语并非如他们想像中的那么完美,它不过是因为英国在19世纪拥有一度强大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把英语和英国文化输出到其他国家。美国在20世纪又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拿着面包和大棒向世界各国输送他的“文明”。美英在国际舞台上的成功使英语获得了现在的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但是英语本身并不是一种优秀的语言,下面我们把它与汉语进行比较分析。

一、汉语是精确的,英语是笨拙的。

下面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问过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位英文是母语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这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你知道吗?大家都是学了多年英语的,你们知道吗?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

感叹啊,英语真是“笨 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间的事物无穷,英语单词也无穷!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根本不可能象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你亲自问问身边母语是英语的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