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头的衔泥燕

第13章(1 / 2)

乔卿不知道串串从哪里找到的自己的电话号码,也不知道为什么串串要用匿名电话拨来,想来上周五晚上那通来电可能也是他。她告诉他,如果有什么事可以在小组活动时再聊,然后挂断了电话。

周五上午,乔卿又去巴克利博士的办公室。

这回巴克利并没有提起周予淮,而是闲聊般问起乔卿的父母。得知他们已经去世多年,巴克利又问起乔卿小时候的事。乔卿觉得自己的童年和大部分人的大差不差,严厉的父亲,胆怯的母亲,以及做什么都不够好的自己。

少数时候,她会在父亲盯着自己的目光里看到一种东西,一种情绪,被竭力压制住,却要喷薄——是鄙夷。那是父亲对母亲的评判的一种延伸,一种继承。有的孩子继承了父亲对母亲的爱,有的孩子继承了漠不关心,还有的像乔卿这般,继承了不值一提。

她的父亲是个不怎么成功的商人,做货运生意。光景差的时候,会有人上门讨债;光景好的时候,他又摇身一变跻身高净值人群。

偶尔在餐桌上,父亲心情不错时,母亲会尝试闲聊几句。她在他公司里做一份会计的工作,偶尔会抱怨工作无聊,或是不受人重视。

“你还能点干什么?!”他会突然爆发。

母亲从来想不明白,为什么她说起工作上的麻烦,父亲时而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时而言语傲慢却提供些切实的建议,还有时候,他会突然一拳头砸在桌面上。

“阴晴不定。”这是母亲能想到的最合适的解释。她对抗父亲的方式是逃避,不顶撞,不出声,一走了之,三五天都不见踪影。

母亲每次离开,乔卿都会哭着在玄关拽着她的行李箱仰头问:“妈妈你要去哪里?妈妈不要走。”

大约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弱平庸且毫无主见的人,母亲会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就算死,也不要留在这个家里。”她面上毅然的表情是那么令人信服。

乔卿很害怕母亲会真的寻了短见,毕竟每一次说出这话时,母亲眼里的决绝做不得假。但是几天后,母亲又会哼着歌回来,做一顿晚饭,扫一扫屋子,拾起她誓死划清界限的生活。

但在母亲离家的这几天里,乔卿得独自面对父亲的暴怒。她不像母亲可以悄悄溜出屋子去,她没有权力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她没有自己的空间,不敢妄图侥幸。

为了能在风暴中间喘息,乔卿学着察言观色,拼命去找“阴晴不定”里的蛛丝马迹,一点窸窸窣窣的响动都能令她警觉,像是咆哮海浪袭来前,在砂砾中寻找贝壳的人,摸着黑,匍匐在地。

渐渐地乔卿能摸清父亲气愤的原因。总是有原因的。或许是母亲话音中微弱的质疑,或许是她措辞里不加修饰的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