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因果道

143回 仙师析法明真谛,仙桃炼智启童慧(2 / 2)

张金枇见李一杲这么较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唧唧,大师兄,你紧张个啥啊?”她笑得前仰后合,眼角都挤出了泪花,随后指了指赵不琼,调侃道,“大师兄,你看看你老婆,你觉得你能骗她,还是她能骗你?”

赵不琼听了,也饶有兴致地盯着李一杲,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李一杲被她看得有点不自在,挠了挠头,嘿嘿笑了两声,才说道:“我们谁也不骗谁。”他一边说,一边挽起赵不琼的手,凑近她耳边轻声问:“对吧,老婆?”

张金枇见状,笑得更大声了,“大师兄,你被骗了都不知道,哎呀,我真的服了你了!你这个憨货,被四师妹骗来深圳结婚,又被她骗去第一次创业,然后一不小心还被我们一起骗了第二次创业。创业成功之后,又被老师骗得丢下公司不管。你看看你,还喜滋滋地觉得都是自己做出的决定,难道你就没想过是被我们骗了吗?不止我和四师妹,还有老师,全都是‘骗子’,你没看出来么?”

李一杲瞪了张金枇一眼,随即也哈哈大笑起来,“大师妹,这世界本来就是你骗我,我骗你的,有啥问题呢?我乐意就行。我自己还骗我自己呢,不把自己骗信了,哪能走到今天?你说来说去,到底想说啥,赶紧,说来听听。”

张金枇收起笑容,神情变得认真起来。她不再取笑李一杲,低头想了想,随后缓缓开口:“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是我听来的。”

.....

无问斋志异·卷二十二·两桃炼三童昔于岭南,有山巍峨,名唤无问,云雾缭绕间,仙气袅袅然。山峦深处,隐一道观,亦名无问焉。观中有一树,乃万年仙桃之古木,参天耸立,枝繁叶茂,蔚为壮观。每至九月初九,此树必结仙桃三千,食之可增智慧,凡夫俗子得其一,聪慧倍增,而于修道仙人,则效甚微矣。

无问道祖,心怀慈悲,每至仙桃成熟时,必遣童子采摘,留其每日三枚之数,以待上山求缘之客,余者皆赐山下李家村之黎民。李家村初时仅数百人,仙桃足以人手一枚而有余。然岁月如梭,村中人口日增,终有一日,人口之数超仙桃之量,仙桃难以均分。

未得仙桃之村民,心生怨怼,遂上山与道祖理论。道祖闻之,怒不可遏,遂下令紧闭山门,仙桃一枚不复予村民。村民议论纷纷,愤愤不平,乃纠集一处,誓要攻打无问道观,移走仙桃树。

及至山门,无问道观大师姐张金枇,挺身而出,阻于众人之前,厉声喝道:“敢踏入山门一步者,死!”有不信邪之村民,煽动众人,言己方人多势众,何惧之有。村民受其蛊惑,纷纷向前冲。

张金枇见村民如此冥顽不灵,怒火中烧,随手掷出一火球,火球疾飞而去,烧死冲前之村民,余者皆被烧伤,惨叫连连。村民惊恐万状,或逃或跪,乞求饶命。张金枇冷冷言道:“今后欲得仙桃,需以寿元换之,一岁寿元,换一仙桃。”

自此,李家村村民欲求仙桃,皆须以寿命为代价。村中有一户,家主李一杲,妻赵不琼,育有三子。长子名三问,自幼聪慧过人,棋艺超群;次女名三思,才思敏捷,口齿伶俐;幼子名三归,天生神笔,画艺非凡,吟诗作画,无所不能,人皆称之神童马良。

此三子之所以才华横溢,皆因李一杲夫妇,每年上山求仙桃,予子食之,开启智慧之门。今又至九月初九,李一杲夫妇携手上山,欲求三枚仙桃,以续子女之智慧也。

李一杲偕妻赵不琼,至无问道观,谒见张金枇。既至,陈情来意,愿以自身寿元,换得仙桃三枚。张金枇遂自二人身中各取一年之寿,既而出手,取仙桃二枚,递于赵不琼之前,言道:“仙桃仅余此二,且尔等日后,不得复求矣。”

李一杲闻此,大惊失色,亟问其故:“何故如此?今日岂非仙桃初结之时?吾等乃首批登山,欲换仙桃者也。”

张金枇伸指一点,虚空之中,忽现画面,乃李一杲三子之往事也。

昔有一日,李三问放学归家,面带委屈之色,向赵不琼诉道:“娘亲,何故小明有新履以踢蹴鞠,而吾无之?”赵不琼温言慰之道:“善哉,待至新年时,娘为汝购新履一双。”李三问闻之,欣然往做功课矣。

然旁侧李三思闻之,亦向赵不琼言道:“娘亲,吾班小丽有美图文具盒,吾亦欲得之。”赵不琼蹙眉不悦,道:“汝新购文具盒,岂能复求,此岂非贪得无厌乎?”

李三思闻之,顿时撇嘴大哭。李一杲见之,心不忍,抱女慰之,许以女诞之日,购最美图文具盒与之,李三思乃破涕为笑。

李一杲与赵不琼夫妇,素以“一视同仁”为育儿之本,无论购何物,皆均分之,不偏不倚。然此事之后,二人觉此“人均一份”之法,似使子女间生“人有我亦欲有”之心。此心非但使子女盲从攀比,更渐染其志节与人生观。

李一杲乃向张金枇拱手而言道:“大师姐,吾等已觉其弊,故欲为子女求一仙桃,使其增智开慧,明悟其非,以纠其错念。”

张金枇指赵不琼手中之仙桃二枚,言道:“汝等曾闻‘二桃杀三士’之典乎?若汝等能善用此二桃之妙,则非二桃杀三士,实为二桃炼三童。此三子之未来,成龙成虫,皆系于汝等如何用此二仙桃也。”

李一杲与赵不琼归家,三稚子蜂拥而前,欢悦非常,亟问仙桃可得否。一杲出仙桃三枚(实则仅二枚,暗藏机巧),置于家之神龛之上,命三子先焚香而拜,谢仙树赐桃之恩。拜毕,指桃而言道:“今年之桃,异于往昔,质硬难嚼,待尔等长大,再享此味。”

三子不信,各取一桃啮之,果如一杲所言,一啮而齿酸,三问用力过猛,几欲崩其门牙,揉口良久,方得舒缓。

子不得桃,遂喧哗起来。一杲怒,取藤条,霹雳一声,按三子于地,笞其臀,训之道:“不得而闹,岂未闻吾村之人,上山索桃,焚死者过半之故事乎?谓故事为虚耶?若再为此桃而闹,尔等亦将被心火焚矣。”

三子屡闻索桃焚死之事,遂止喧哗。不琼心不忍,指外而笑道:“吾儿,既桃未可食,吾请尔等食雪糕可乎?”

“善哉善哉!”三子异口同声,心绪顿悦,随不琼而出。至小肆,不琼于肆主购雪糕二枚,递于子曰:“今日仅得雪糕二,尔等自商如何分之。”

三子相视愕然,不知所措。三问视雪糕,又顾弟妹,言道:“吾为兄,当得其一,余一尔等分之。”

三思道:“吾为姊,亦当得其一。”

三归闻之不悦,岂非己无份乎?即抗言道:“吾最幼,当得其一,余一尔等分之!”

三思即反驳道:“吾为女子,男一女一,吾必得其一!余一尔等二男分之!”

二雪糕前,三子各执一词,皆欲争其份,各举无数之理,皆以为己所得乃理所当然也。

李一杲见三子争执未已,怒叱一声,举雪糕而言道:“尔等尚何争?雪糕将融,再不决,则皆不得食矣。”

三子昂首视之,果见雪糕已始融,遂止争。李三问心念一动,即提议道:“吾等猜拳何如?”李三思、李三归闻之,亦觉甚善。于是三童遂行剪刀石头布之戏,一番猜斗,终则李三归败。李三问、李三思得雪糕,欣然接而食之。

食顷,李三问、李三思见李三归郁郁不乐,目已泛红,心有所不忍,乃各以食余之半雪糕递于三归,道:“弟,汝食之。”

李三归虽渴欲得,然坚摇其首,道:“吾不要尔等食余之物!”

自食雪糕之后,李一杲察三子之间,和谐不再,竞心渐生。然李一杲夫妇未复旧制,人人有份之分法,仍每购物仅置二份,任其自谋分配之道。

李三思见其弟三问常怀忧色,心生恻隐,乃暗与三归谋,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三归闻之,大喜。自此,三思、三问、三归每以猜拳定胜负,而三问未尝胜,心甚不悦,乃独陈情于父母前曰:“吾有权自选所需之雪糕,吾欲复旧例,以点兑吾心所愿。”

李一杲见机已至,乃召三子聚于一堂,述“两桃杀三士”之往事。事毕,问三问曰:“今汝欲离三人共谋分礼之道,岂非如公孙接之行为乎?”

三问思之再三,虽未如公孙接拔剑自刎,然实先不愿与弟妹共谋分雪糕之事,与公孙接之行无异也。乃向一杲致歉曰:“父也,吾知过矣,然吾当何为以解此困?”

一杲指三思、三问曰:“此当汝自悟,非吾告汝。汝等岂除猜拳外,别无他法以求公平乎?”

三问默然颔首,思与妹弟公平分雪糕之法。未几,彼等终得一法:轮流之制,初三归先选,次三思先选,再至三问先选;如此往复,数度之后,彼等皆习于此法矣。

见三稚子已有分雪糕之良策,赵不琼谓一杲曰:“今可矣乎?”一杲摇首曰:“未也,世间之竞逐,远胜于家庭稚子之争。社会之中,岂容其和和气气,轮流为主耶?”

“然则当如何?”不琼忧色满面而问之,“若任其相竞,恐伤手足之情,他日兄弟姐妹间,何以相亲相爱乎?”

“吾辈下一步,正欲解此难题也。”一杲笑言,继而告不琼,下一步当如何行之,使兄妹三人再思再学变通之道。

未几,三兄妹察之,父母予之非复前之二雪糕,乃一雪糕,一冰棍也。雪糕远贵于冰棍,味亦甚佳。显然轮流之法,不再公平。兄妹三人商议既毕,乃决一人食冰棍,二人共分一雪糕。为避后食者沾前食者之涎,彼等学会以器切雪糕为二。

又至下次,三兄妹所得,非复雪糕与冰棍,乃一红豆冰棍与一寻常冰棍也。冰棍岂能切而分之,此又使兄妹三人为难。彼等商议良久,终得一计,将红豆冰棍归之店铺之主,换得二寻常冰棍。至此,始得一人一冰棍,兄妹三人皆大悦。一杲问之曰:“汝等岂非更喜红豆冰棍乎?何故仍如此高兴耶?”

三儿皆言曰:“此乃吾辈自谋之计,使众人皆得同享也!”一杲复问:“倘若他日,仅得一寻常冰棍乎?”

三儿又聚首商议片刻,告一杲曰:“若仅一冰棍,吾辈欲置之于盏中,待其融而共饮其水也。”

一杲颔首,续问:“何故必为此举耶?”

三问答曰:“父兮,汝常令吾辈以劳积分换所需之玩物,吾兄妹三人年岁各异,所需亦殊,各凭劳作取所需,故无纷争。然雪糕乃意外之得,且为吾三人共爱之甜食,故当均分,否则恐觉父母偏私。今吾辈对意外之财已不甚渴求,但求共享即乐矣。纵冰棍化为杯水,吾辈亦欣然受之。”

一杲复问三思、三归之意,二人皆连连点头,言与兄同见。

一杲欣然颔首,自怀中取二神符,指神台上之三桃曰:“此仙桃,实非因硬不可食,乃被施术,坚如磐石。然观之似三桃,实则仅二桃耳。仙人称此为最后二桃,往后不复予汝等。食仙桃可增智慧,耳聪目明,甚或能修仙得道。未得食者,终身为凡夫俗子也。仙桃不可分食,一人仅得一桃。故汝辈今之分享之法,已不可行。汝三人好自商议,谁当食桃?定夺之后,于吾处取一神符,可解桃之封印而食之矣。”

三儿闻之,愕然失色。仙桃非若雪糕,食与否于人生影响甚微,然仙桃之食与否,关乎人生迥异,乃至成仙凡人之别。此当如何?三儿相视无言,岂可真行二桃杀三士之事,兄妹三人自此相残乎?

三子乃聚首共谋之。三问首启其疑曰:“父兮,此三仙桃,当即食之,抑或可永贮乎?若可久藏,吾辈欲暂不分食,待有需仙桃解难者,乃食之。仙桃既增智,或别有妙用,宜明其理,再议分食之人也。”

一杲摇头曰:“此计不可行也。仙桃归家已历十有一月,距期满仅十日耳,一旦期满,仙桃即融而逝矣。”

三子闻之,皆感时迫,复聚谋之。三思又发新问曰:“父兮,食仙桃者,必能修仙乎?抑或有机缘修仙耶?智增几何?所增何智也?乃增辩才、绘艺,抑或棋术乎?”

“善哉善哉!尔等已明探仙桃之用矣。”一杲欣然颔首答曰,“修仙需灵根也,无灵根者不能修仙。有灵根者万中无一,其中二分之一者,隐灵根也。隐灵根似无灵根,仙门不纳。然食仙桃,可使隐灵根显化,仙门童子察之,或可入门修仙。至于增智,乃缺者补之也。心眼缺者补心眼,脑筋缺者补脑筋。如尔棋艺弱,食后或能与兄对弈,亦未可知也。”

一杲言罢,三子又谋良久,终定一计。三归告父曰:“父兮,吾辈已谋定矣。愿以所积之分及他日之分参与分配。各定分配之案,分为三份,兄与姊皆谓吾案最公,故吾案得选。因案为吾定也,兄先选,姊次选,余者为吾所有矣。”

一杲趣问曰:“那神符归谁耶?”

三归摆手曰:“且慢!父兮,愿父母为吾辈作证也。”言毕,述其分配之案于一杲、不琼。不琼取纸笔录其案,令三子签字画押,案遂定矣。

三归乃言曰:“父兮,请赐兄与姊各一神符,令兄与姊各食一仙桃也。”

一杲奇问曰:“三归,案为汝定,何汝未得仙桃耶?”

三归喜答曰:“父兮,仙桃不能使无灵根者有灵根也,仅使隐灵根显矣。修仙之机仍渺不可期,实则增智而已。吾最欲增绘艺之智也,吾最差者乃棋术耳。若增棋术之智,于吾无益也,恐仍不敌兄,不如弃之。故吾所定之案,非但积分也,亦有兄之天文望远镜在焉。若能得之,吾可观天星、星云也,此乃吾久盼之事也。兄常阻吾多观之,观之需积分不菲也。若得此望远镜,吾欲观则观矣!”

“原来如此!”一杲转问三问曰,“三问,太空望远镜乃汝珍爱之物也,何愿出之耶?”

三问亦欣然答曰:“父兮,因三弟不求吾之分而求太空望远镜也,此大划算也!吾不久即可积足分以兑全新之望远镜矣!然吾之智皆在围棋也,观天星皆凭死记耳,智不足也。此乃一举两得之交换也。”

“善哉善哉!”一杲又问三思曰,“吾女,汝何如耶?”

三思嘟嘴略带不满曰:“彼二人皆言吾仅口舌之利而无他能也,吾不服矣!吾必食仙桃以增所缺之智也!多少分吾皆愿兑之也,能既得,何愁分不至耶!”

一杲大喜,赐神符于三问、三思,令其解封仙桃而食之。转而对不琼喜曰:“夫人啊,吾子终明选择之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