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因果道

第60回 留得余影为传世,万像归虚见本真(1 / 2)

无问僧是一个早已超越真仙境界的修道者,但他从不以修道者的姿态俯视普通人,即便是自己的门生也概莫能外。他的修为高深莫测,但他更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

修道者与普通人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的是形而上的道,后者则是形而下的术。修道者如同翱翔天际的鲲鹏,只需把握大方向便能御风而行;而普通人则像是在地上跋涉的行者,每一个脚印都至关重要。无问僧深知这一点。他明白,修道者只需指出方向,便能让弟子们自行纠错;但普通人若是少了细节上的指导,便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李一杲、赵不琼这一支无问七子团队,至今尚未真正踏入修道之门。若无陆静在场,无问僧还真担心赵不琼难以参透他故事中的深意。他特意采用“春秋笔法,微言论道”的手法,实则是暗藏玄机,布下层层隐喻,意在提醒另外两拨“备胎”门生,该出手了。陆静回深圳后,定会将录音拿给文永承听,文永承自然会为陆静解读,成为第一个“备胎”。而故事中的主角阿紫和花拾,则是他的第二“备胎”,间接暗示他们该出手了。

无问僧讲完故事,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这故事里三层外三层,布满了让“备胎”出手的隐喻,同时也能启发两人明面上的领悟。他瞥了两人一眼,默默端起茶杯品茶,静待他们慢慢领会。

赵不琼和陆静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一番,对故事的含义也算有了些理解。就在赵不琼打算开口时,无问僧的目光如利剑般射来,语气严肃地说:“你,简明扼要,最多说三句。”说完,他又把目光转向陆静,眯起眼睛,带着几分玩笑的意味说:“你,不准拍马屁。”

两人虽然习惯了无问僧那变幻莫测的表情,但这时候还是愣了一下,对视一眼,脸上都带着点苦笑。赵不琼把满肚子的总结和想问的问题都咽了回去,沉吟了一会儿,才说:“第一,阿紫童真无忌,大家喜欢,而年长还率真,人人讨厌。这一段寓意我们想到的是,每个人都有无数个多面性,他们会在不同的平台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一面,也提醒我们,我们要展现的是人性的那一面;第二,阿紫被打入梦境那一段的寓意是,当一个人能够以不同角色在不同平台都表现得很好的时候,他会潜意识地以为自己已经通神;第三,阿紫醒来那一段的寓意是,随着一个人认知境界的提高,会逐渐产生探求自己的本真的欲望。”

无问僧目不转睛地盯着赵不琼看了一会儿,把赵不琼看得有点发毛,这才转头看向陆静。陆静捂嘴一笑,调侃道:“老师刚才说不让我拍马屁。”话音刚落,无问僧就笑嘻嘻地说:“现在你可以拍了。”

“好啊好啊,老师,这可是你同意的啊!”陆静甜甜地笑道,“四师姐总结得太好了,倍儿棒!我喜欢!”

无问僧眼角余光瞥见厨房里夫人忙碌的身影,顿时喜上眉梢,猛地站起身来:“师娘已经把'悠哉人生'的植物搭配得差不多了,走,我带你们去看看。“说罢,他便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根本不留给赵不琼和陆静反应的时间。

陆静见状,忍俊不禁地向赵不琼抛了个媚眼,紧跟上去。赵不琼也只得快步赶上。

三人来到“悠哉人生“的造景前。青龙石微景观在绿植的点缀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无问僧原本打造的“高山流水、卧佛悠哉“气势,在绿意的渲染下更显灵动。

罗汉松挺拔如哨兵,枝叶繁茂如伞盖,为这片空间撑起一片清凉。它们仿佛是大自然派来的守护神,为这片人造仙境增添了几分庄严肃穆。松针间漏下的阳光星星点点,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一条由匍灯藓铺就的小径蜿蜒向前,宛如一条翠绿的丝带。小径两侧点缀着各色野花,红的、黄的、紫的,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几只微雕小鸟栖息在枝头,虽无声响,却让人仿佛听见了它们婉转的歌声。

沿着小径前行,便可见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如同一首永不停歇的山间小调。溪中游弋着几尾微雕小鱼,身姿轻盈,仿佛在跳一支无声的水中芭蕾。溪流最终汇聚成一个石磨盘造型的小水池。水池中绿苔茵茵,浮萍点点,水流从石磨盘的出口缓缓流入锦鲤池中,发出清脆的滴答声。

无问僧拉着一张凳子,在离造景不足两尺处坐下。他瞪大眼睛,像是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赵不琼和陆静也各自寻了凳子坐下。三人并排而坐,眼前的微缩假山造景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无问僧喜滋滋地指着较大的凹槽里的金钱菖蒲:“瞧瞧这株金钱菖蒲!长得多兴旺!悠哉小和尚头枕的那个大袋子,里面装的可都是金元宝。你们看,这布袋的一角都快被金元宝挤爆了!这金钱菖蒲的搭配,简直是妙不可言!“

他又指向另一个凹槽里的匍灯藓:“这可是我的得意之作!它就爱阴凉的地儿。等五月份一到,得给它换个大灰藓。这样一来,它就能长得更加欢实了!“说到此处,无问僧的目光忽然凝滞。他望着那汇入日月潭中的流水,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原本生动的眼神变得深邃而遥远,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看到了什么难以名状的东西。

那两个凹槽中的积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它们就像是假山造景中的日月潭,在这片人造仙境中静静流淌。无问僧就这样默默注视着那滴答作响的水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赵不琼站在“悠哉人生”的微景观前,目光在每一个细节上停留,试图解开其中隐藏的玄机。罗汉松挺拔而优雅的姿态让她想到了守护与坚韧,而小和尚卧佛的形象则让她联想到修行者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平静。那一袋金元宝更是让她心头一动——金钱与欲望,或许这才是无问僧想说的重点?

她蹲下身,仔细端详那株金钱菖蒲。它的叶片圆润饱满,象征着富贵与好运。在无问僧的设计中,这株植物被安置在小和尚头枕的布袋旁,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因果关系。金钱与修行之间的平衡,难道就是无问僧想探讨的主题?又或者是隐喻:人生想躺平悠哉悠哉,需要有足够的金钱当做枕头?

她的目光又转向石磨盘。水流从石磨盘上缓缓流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石磨盘上的青苔与浮萍,则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无问僧说的“消磨时光”,这句话在这方寸之间的微景观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时光如水,也许唯有放下执念,才能真正体会到“悠哉”的意境。

赵不琼忽然意识到,这整个微景观其实是一个精妙的比喻。罗汉松象征着守护与坚持,四万岁的小和尚代表着放下与超脱,更代表着重返童真;金钱菖蒲则暗示着对物质的淡泊。而流水与石磨盘,则是时间与生命的隐喻。无问僧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似乎在告诉他们:人生如同流水,唯有在守护与放下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悠哉。

她抬头望向无问僧。他仍然沉浸在对流水的凝视中,脸上带着一种超然的神情。赵不琼突然明白过来:无问僧并非仅仅在展示一个精美的微景观,他是在用这些象征性的元素,向他们传授一种看待人生的智慧。“悠哉人生”,或许并不是指无所事事地虚度光阴,而是在守护与放下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就像这方寸之间的微景观,虽小却包含了大千世界的奥秘。

“老师的躺平,其实是在守护我们。”赵不琼心中终于有了明悟。无问僧似乎感受到了赵不琼的明悟,转头看了看她,见赵不琼只是微笑着点头,一点动作都没有。他不禁有点生气了,催促道:“你愣着干啥呢?既然这么好的景色让你有所明悟,那就赶紧拍照留念啊!”

赵不琼和陆静一听,连忙掏出手机,“咔嚓咔嚓”对着“悠哉人生”造景一顿猛拍。从各个角度拍了十几张照片后,这才心满意足地停了下来。

陆静记得,这个造景刚弄好,还没种植物的时候,无问僧可是拍了不少照片的。现在植物种上了,算是真正成景,他自己反倒不拍了。陆静笑问道:“老师,为啥你拍半成品景色,成品景色反倒不拍了呢?”

“允许你们问三个问题,但你刚才已经用掉一个了。”无问僧笑道,“因为刚做好的时候,我看到的是它的本相;现在做漂亮了,我看到的是它的法相,而且还不是完全体的法相。好啦,你俩商量一下,还有两个问题可以问。”